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企业市场化程度的增加,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市场中出现了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出现使得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增加了代理成本。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出任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就是所说的管理层。管理层担任职务就有一定的职权,他们会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牟取私利,随着贪念程度的加深,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管理层的贪污腐败。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使得企业的代理成本显著增加,所以职务消费而导致的贪污腐败的话题成为了企业治理过程中一个热门话题。管理层的过度在职消费是企业代理成本高的一个体现,企业的管理人员利用其所在职位的权力,凭借机会主义形式,增加自己的隐性收入,正是由于在职消费这种隐蔽性,过度的职务消费成了孕育腐败的温床。比如中石化原董事长陈海同,在其任职期间每天平均的在职消费高达4万元,最后因其受贿近2亿元而入狱。换而言之,若不是因受贿而落马,陈同海仍可日复一日地挥霍国有资产,这才是最令人痛心之处,难怪一些国企高管信奉“公家的钱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白花谁不花”的挥霍原则。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调研发现,目前一些国有银行支行行长每年的职务消费仍然高达几百万、上千万元,“陈同海漏洞”依然如故。2015年1月至3月国家政府部门共侦破的贪污行贿案件就有7556件,贪污受贿金额高达12.8亿,这仅仅是今年三个月的数据。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对管理层的在职消费披露还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在职消费的界定也存在着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管理层的过度在职消费提供了躲避法律的门槛,给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治理过度在职消费增加了困难。基于在职消费存在的以上问题,过度在职消费的治理问题势在必行,这也是本文研究过度在职消费的一个出发点。随着学者们对在职消费研究的日渐深入,学者们对在职消费的研究慢慢由企业内部治理的角度逐渐转移到企业外部治理的角度。之前对在职消费外部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出台的法律上面,但是我国对在职消费方面的法律还不是很完善,所以仅仅依靠法律的力量还不能解决过度在职消费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媒体监督的作用日趋显现。本文从媒体监督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过度在职消费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检验媒体的外部治理的作用对过度在职消费的影响,这为以后研究者们对在职消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在职消费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了研究以上问题,本文首先对在职消费做了界定,把管理层的在职消费分为合理的在职消费和过度在职消费两部分,本文针对在职消费的研究使用的是过度在职消费。在研究过度在职消费的理论方面的支撑,主要包括委托代理理论、媒体治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通过实证分析,论述了了媒体监督与过度在职消费之间,以及以内部控制作为中间机制的媒体监督对过度在职消费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假设,从而论证了媒体监督是如何影响在职消费的。本文选择2010年到2014年沪市、深市以及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五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对本文提出的假设做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从而来验证本文的假设。从在职消费的探索视角出发,本文一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重点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拟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来阐述学者们对在职消费和媒体监督的研究;第三部分在分析了相关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媒体监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两个假设;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部分,包括过度在职消费的样本选择、所需数据的来源、变量的选择以及两个模型的设计;第五部分为本文的实证检验和分析部分,主要是对全样本进行描述统计以及对在职消费、媒体监督、内部控制进行分析,然后在对两个模型进行多元回归以及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重点是介绍本文的结论,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过度在职消费的措施,以及本文研究的贡献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