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千多年前,云南各族人民就与中南半岛人民进行友好交往,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不断有人流寓海外,形成华侨,华侨历史既十分悠久,又颇具特色。系统地对滇侨历史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发展历程;从学科建设的角度,也有利于充实中国华侨华人学科研究的内容,增加中国华侨华人研究中关于某些特殊华人群体的研究范例,从而有助于从新的视角丰富云南地方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内容;此外,还可为今天侨务部门的相关决策积累资料,为推进侨务工作提供借鉴。
本文以1949年以前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的云南籍华侨华人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秦汉至近代,重点放在晚清、民国。空间范围主要以东南亚地区的缅甸、泰国为主,兼及越南、老挝。研究视角主要从华侨华人出国原因、社会经济状况、贡献、侨务政策等方面展开,努力展现滇籍华侨产生、发展的史实。全文共分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和观点如次:
首先,研究分析了云南人出国的各种原因。认为近代云南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是导致近代广大华侨外出的社会背景;交通条件是影响滇籍华侨外出的重要因素。就云南人移居国外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而言,经济原因是首位的。笔者提出,清初反改土归流斗争失败导致了华侨外出。
其次,考证和论述了云南华侨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在上述诸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对侨居国的华侨政策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缅甸是滇籍华侨侨居的首选国度;在侨居国从事的职业,以商业、矿业为主,兼有农业和手工业;华侨社会中的各类社团,起到了加强华侨凝聚力,保护华侨的作用,尤其是华人街的长期存在,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强大凝聚力。各国在不同时期的华侨政策,既有欢迎、接纳的一面,又有排斥、利用、打击的一面。
再次,从华侨对居住国及祖籍国的贡献角度,分别从农业、工业、商业、文教等方面进行论述,再现了云南籍华侨的巨大历史功绩及其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不朽功勋。以此观之,华侨明显促进了所在国度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这对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谓的华侨是“第五纵队”的提法,是个有力的驳斥。
最后,论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及云南地方政府的华侨政策;认为封建统治者的侨务政策也是发展变化的,前期基本奉行了排斥、防范、限制、漠视华侨的政策,1860年后,因国内外形势变化,转而对华侨实行保护政策,而民国时期云南地方政府的华侨政策具有开创性,总体上是成功的,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制定的华侨政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