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发以来,国家贯彻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直至当今,我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由于长期对于农村发展的忽视,城乡二元结构日渐明显,各方面问题突出。2003年10月,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五个统筹”,并将“城乡统筹”列为首位,加大了对于农村发展的政策、经济等各方面投入。随着农村建设力度的增强,我国东部地区农村借助发达的城市经济和自身资源优势率先发展起来,而西部地区农村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始终没有摆脱贫困落后的困境。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洪水泉村即处于青海省浅山区。洪水泉村由于自然生态的恶劣、地理位置的偏远,缺乏外力的推动使得洪水泉村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条件依然低下。加之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外流,并衍生出了一系列农村人口、土地与产业问题。这都说明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亟待调整,以达到城乡协调发展。本课题研究视角将立足于城乡层面,以洪水泉村本底资源为依托,从产业发展入手提出人口与土地的流转、产业转型发展及其相应空间层级规划模式。论文第一部分,通过研究当前国内外城乡理论和农村规划建设现状,指出当前规划方法的欠缺,并提出研究视角。第二部分,通过研究洪水泉村资源、人口、土地和产业现状,展现农村生活面貌的同时,挖掘洪水泉村发展中所存在的恶性循环问题。第三部分,结合洪水泉村发展过程中的人口、土地和产业各环节的现状问题,通过对农村人口城乡流动、青海东部浅山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三个方面的理论整理和研究,为洪水泉村规划策略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以城乡互补性为原则,运用土地流转的方式化解洪水泉村人口流变与土地浪费问题;结合本底资源及发展现状提出“宗教、现代农业观光——养羊产业——富硒生态农业”循环生态农业产业模式;将产业规划落实到空间层面,以“生产生活一体化”原则打造洪水泉村层级空间规划模式。第五部分,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进行实践探索,提出城乡统筹下洪水泉村发展规划。最后得出研究结论,一、依托村落自身本底资源、立足城乡区域视角下调整洪水泉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模式是解决洪水泉村产业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二、通过农村人口的保留与城市化相结合的方式应对洪水泉村复杂的人口流变问题;三、多元、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解决洪水泉村土地资源浪费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