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下青海浅山区农村规划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发以来,国家贯彻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直至当今,我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由于长期对于农村发展的忽视,城乡二元结构日渐明显,各方面问题突出。2003年10月,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五个统筹”,并将“城乡统筹”列为首位,加大了对于农村发展的政策、经济等各方面投入。随着农村建设力度的增强,我国东部地区农村借助发达的城市经济和自身资源优势率先发展起来,而西部地区农村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始终没有摆脱贫困落后的困境。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洪水泉村即处于青海省浅山区。洪水泉村由于自然生态的恶劣、地理位置的偏远,缺乏外力的推动使得洪水泉村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条件依然低下。加之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外流,并衍生出了一系列农村人口、土地与产业问题。这都说明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亟待调整,以达到城乡协调发展。本课题研究视角将立足于城乡层面,以洪水泉村本底资源为依托,从产业发展入手提出人口与土地的流转、产业转型发展及其相应空间层级规划模式。论文第一部分,通过研究当前国内外城乡理论和农村规划建设现状,指出当前规划方法的欠缺,并提出研究视角。第二部分,通过研究洪水泉村资源、人口、土地和产业现状,展现农村生活面貌的同时,挖掘洪水泉村发展中所存在的恶性循环问题。第三部分,结合洪水泉村发展过程中的人口、土地和产业各环节的现状问题,通过对农村人口城乡流动、青海东部浅山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三个方面的理论整理和研究,为洪水泉村规划策略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以城乡互补性为原则,运用土地流转的方式化解洪水泉村人口流变与土地浪费问题;结合本底资源及发展现状提出“宗教、现代农业观光——养羊产业——富硒生态农业”循环生态农业产业模式;将产业规划落实到空间层面,以“生产生活一体化”原则打造洪水泉村层级空间规划模式。第五部分,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进行实践探索,提出城乡统筹下洪水泉村发展规划。最后得出研究结论,一、依托村落自身本底资源、立足城乡区域视角下调整洪水泉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模式是解决洪水泉村产业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二、通过农村人口的保留与城市化相结合的方式应对洪水泉村复杂的人口流变问题;三、多元、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解决洪水泉村土地资源浪费的主要途径。
其他文献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景观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景观的设计要符合坚固、经济和美观的原则,是功能、技术以及艺术相交融而升华的产物。景观的设计形式是影响户外
在欧洲,一般公众似乎失去了他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为弥补这一遗憾,欧盟委员会提出要科学的"重新装备"。然而问题是,更多的科学应用是否会颠覆公众的不信任?迄今为止的经验
虽然经过多年的开放教育教学实践,远程教育建立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但现实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缺少统筹规划,资源重复建设;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学习者需
有效教学的理念是针对教学效率问题提出的“有效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艺术,更是科学,我们既可以对教学过程或结果进行科学地评判,也可以用科学的理论与有效的方法来指导以增强教学
对52个大丽花品种的20个形态学特征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应作为大丽花分类的一级标准,依此标准可将大丽花分为两大类;花径应作为大丽花分类的二级标准;叶片大小、花
空中交通管制对空管设备的依赖性强,空中交通安全与空管设备的关联度高,空管设备系统担负着保障民航运输安全的重要使命。然而,数次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暴露出了空管设备系
中国古典文学自古就有德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功能,对中华民族高尚情操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重要
聚脲材料,通常需采用专业设备喷涂而得,与现场施工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我国幅员辽阔,聚脲很可能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温湿度下养护。开展温、湿度对聚脲力学性能发展规律研究,即可预测
时至今日,交通工具的改变似乎是城市兴衰的重要线索。从古老的驿站、内河码头到海港城市,城市的空间形态以及相互关系被一代代的交通方式不断的刷新和重塑。由此可见,城市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自加入WTO以来,为了与世界贸易方式接轨,加快了沿海贸易港口从传统贸易方式向自由贸易方式转变的步伐,在这种政策导向下,近年来中国各地保税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