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交通问题尤其是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目前针对交通拥堵而实施的很多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交通拥堵的缓解收效甚微,甚至交通拥堵还有加剧的趋势。究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很多措施是强制性的要求出行者减少小汽车的使用量,出行者仍然不愿意主动去使用公共交通。因此,如何让出行者愿意主动减少小汽车使用并愿意主动优先使用公共交通是对策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全体出行者在共同的出行干预策略作用下能够相互合作,即愿意主动优先选择公交出行。为此,需要对出行合作机理进行研究。出行合作的过程是合作博弈的过程,通过RP和SP调查,对出行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出行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出行时空资源分配、出行合作成本分摊以及出行者与出行有关的条件约束。合理的出行时空资源分配是出行合作的基础条件,针对目前出行时空资源分配存在的问题,从公平的角度分析论述了基于公平的出行时空资源分配方法;从出行者接受度的角度分析论述了基于出行者接受度的出行时空资源分配方法;从出行者的角度分析了出行时空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为出行合作成本的合理分摊提供了前提条件。基于出行合作水平越高出行者支付的出行成本越低的原则,综合考虑在不同的合作水平下对应的各种出行方式的出行时间成本、出行费用成本、出行舒适度成本,构建了相应的出行合作成本分摊模型,并将出行者对小汽车的使用量分为不超过基础需求量、不超过允许使用量以及超过允许使用量三种类型。在出行合作成本分摊模型中提出并运用了差异化的逐次小汽车使用费用方法与原则;并对出行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出行合作成本分摊方法是合理和可行的。出行合作的实现必须要有合理的出行干预,出行者对出行干预策略的接受度决定出行者真实的合作水平。通过调查分析得到影响出行者对出行干预策略接受度的因素主要有出行成本、服务水平、基础需求、需求弹性以及条件约束,其中服务水平包括公交与小汽车的比较服务水平,条件约束包括出行者可用于出行的费用约束、时间约束以及可接受的出行舒适度约束。对出行者接受度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具体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出行者对现有干预策略的接受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对于多个出行干预策略间如何协同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表征干预策略间协同度的模型。出行干预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出行合作,即让出行者愿意主动优先选择公交,因此,必须要明确与预期出行合作水平相对应的公交优先度。在对目前公交优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交优先度并分析了其内涵。公交优先度分为出行时间优先度、出行费用优先度、出行舒适度优先度以及综合优先度。通过调查,对不同的公交优先度下的出行合作水平进行了量化分析;为达到预期的出行合作水平所需要的公交优先度的确定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论文的研究对如何进行出行干预才能达到预期的干预目标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持,有利于促进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