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领域,生产工具和生产组织方式(流水线)的不断创新,使得生产从工业1.0发展到工业4.0,带来了工业的飞跃式发展。而政务领域,“协作机制”这个“轮子”尚不完善。智能化的政务服务由网络充当传送带、由各岗位附加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作为工位、由业务流程引擎控制业务运行、由纸质的或者电子化的材料充当物料、由电子监察系统观察督办各业务,用于业务流程的协同。然而,由于政务服务过程中传送带、工位、控制单元、物料的特殊性,现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协同技术难以适用,业务流程在协同的效能、质量等方面很难满足需求。现阶段,面向智能政务的业务流程在协同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业务流程协同活动分解问题。政务服务事项通常跨越多个环节,与工业生产流程不同的是,政务服务活动尚未完全标准化,每个环节对应的工作界限不清晰,难以直接切割成一个个的业务流程活动。随着互联网的深度融入,业务流程活动的时间、地点、主体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原有以部门为单元设计的业务流程协同活动正在被逐步淘汰。(2)业务流程协同角色分配问题。每个环节对应相应岗位,岗位配置不合理是导致工作效能低下的重要原因。现有业务流程角色分配时通常考虑人员的岗位职责,未能综合考虑时间、地点、资源支配范围、交互成本等要素,以至于每次服务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源交互。(3)业务流程材料协同问题。现有业务流程协同技术可以通过电子材料解决业务档案传递效率低的问题,然而,纸质材料、电子化材料存在的伪造、假冒、重复使用等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尤其是在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跨地区类型业务中,业务人员仍需要反复查验纸质材料、电子材料的真实性及一致性,这极大的降低了协同效能及质量。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展开分析,主要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面向智能政务的业务过程协同模型及技术,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提出面向业务流程协同活动粒度划分的聚类方法及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对流程节点粒度进行优化,解决了业务流程中节点粒度不适合于互联网环境下实际业务执行需求的问题。该方法对于传统密度聚类算法改进了计算相似距离的方法和最终改进的评价标准,通过得到聚类中不同类别的操作以及操作间的相似距离来指导流程节点结构和排布的改进。对于聚类结果,基于最终结果的信息熵值的大小调整聚类的参数设置,得到最优的操作向量分类和业务流程重构结果。本文提出的方法不受聚类初始值影响,不需要设定最终聚类的类数,对异常点敏感,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协同过程。应用案例表明,优化后的智能政务大厅中排队人数降低60%,平均排队时长降低近50%,窗口饱和度提高至100%,业务办理效率明显提高。(2)提出基于多维度日志的流程活动执行者优化方法,解决业务流程中角色配置与人员可支配资源不匹配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执行者之间的协同成本。该方法基于专业能力评价模型和角色权限相结合进行角色匹配优化,基于数据库日志构建可支配资源模型及专业能力评价模型,对角色进行专业能力评价,构建面向业务流程日志的时间序列模型对角色协同效率进行分析,发现协同环路导致的效率低下流程实例,根据专业能力评价模型进行角色匹配度度量并指导角色重新分配,提高角色能力与任务资源的匹配度。借助上述方案,本文实验分析在出差申请、差旅报销业务流程中检测到20%的业务流程存在协同,其中5%可以进行环路拆解,有效的改进了角色协同造成的效率问题。(3)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部门业务材料传递方法,确保业务材料的真实可信,解决了政务流程中材料传递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该方法构建流程引擎与区块链交易映射模型,实现了协同材料到区块链交易的映射;提出面向业务材料等复杂资产的共识算法,防止业务材料出现“双花问题”,保证业务材料及其使用记录的真实性、一致性、可追溯性,并优化了区块链的吞吐量与交易延迟;提出业务材料授权使用模型与方法,构建授权令牌以消除业务材料非法使用的可能性,确保材料使用完整性,保证各业务部门获取到业务材料及其历史记录。经过优化的区块链系统吞吐量能达到10000笔/s,满足智能政务环境中的跨部门业务材料传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