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已经从以源语为中心转向以目的语为中心,更多地关注目的语环境。翻译从不发生在真空中,译者总是受限于各种各样的文本和文本外因素,比如意识形态。意识形杰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批评话语分析对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着浓重的兴趣。所有的语言使用都具有意识形态性,翻译也不例外。实际上,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做过,比如安得烈·勒弗维尔和苏姗·巴斯耐特,但是此方面的研究很少是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进行的。
本文则尝试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出发,探讨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文研究比较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长篇小说《牛虻》及其由李偎民和庆学先翻译的两个中译本,从中选取具体案例从内容和语言两个层面上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而后揭示背后不同意识形态对其的影响。
本文主要选取批评话语分析作为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意识形态在本文中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一方面和一个具体社会中的权力和当局有关,另一方面也指我们脑海中指导我们行为的设想有关。考虑到选择哪类过程的选择来表达一个真正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意义,本文选取及物性系统作为分析工具,旨在探讨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该研究发现:翻译受限于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中,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内容层面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李译本中对某些内容的删节和庆译本中相同内容的在场;语言层面上,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影响他翻译时对过程类型的选择。
翻译总是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事实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已经得到相当的关注,但是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却少人问津。因此,本文建议在以后的翻译研究中,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应得到更多的研究和探讨,以丰富和完善翻译研究这一学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