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病毒性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抗病毒药物治疗敏感性不高,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严重影响世界公共卫生的主要疾病之一。如果能尽早识别该病早期的可控危险因素,将有利于临床医师更好的开展诊疗工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目前对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预后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成人研究较少,且受不同区域、人种等多方面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存在争议。由于两类人群在脑发育、机体抵抗力、营养状况、病原体感染种类、临床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有必要对成人患者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研究评估,早期监控和干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早期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对危险影响因素进行早期识别、早期监控,为正确评估病情,指导临床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并住院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将出院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6)和预后不良组(n=24)。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方面选取30项因素,对其与早期不良预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因素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成人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早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确诊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平均年龄为(41±16.11)岁,预后良好组66例(73.33%),预后不良组24例(26.67%),平均入院前病程(5.43±4.88)天。22例(24.44%)患者在就诊时即出现意识障碍,20例(22.22%)有癫痫发作史,其中4例为癫痫持续状态(20%),5例为癫痫发作次数≥3次(25%)。在24例早期预后不良的患者中死亡1例,植物状态3例,痫性发作16例,痫性发作合并肢体活动障碍2例,颅神经麻痹5例,精神行为异常2例。单因素计量资料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糖含量、脑脊液氯含量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计数资料分析显示:早期意识障碍、有无癫痫发作史、有无阳性体征(脑膜刺激征和或其它阳性定位体征)、脑电图异常、颅脑CT/MRI异常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述筛选出来的10项关联因素为自变量,以患者早期预后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orward Stepwise),结果筛选出3个用以评估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早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即:有无癫痫发作史(OR=96.000,95%CI 17.828~ 516.936, P=0.002)、有无阳性体征(脑膜刺激征和或其它阳性定位体征)(OR=8.726,95%CI 2.628-28.970, P=0.001)和颅脑CT/MRI异常(OR=3.055,95%CI 1.280-7.292, P=0.012。结论:有无癫痫发作史、有无阳性体征(脑膜刺激征和或其它阳性定位体征)、颅脑CT/MRI异常是预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早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对确诊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正确评估,干预可控危险因素,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和相应的支持对症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