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3S 技术作为技术基础,对白头叶猴的实际栖息地、潜在栖息地和附近黑叶猴栖息地进行了相关的景观格局、破碎化和人为干扰源分析;初步探讨白头叶猴栖息地的干扰和恢复以及与破碎化的关系;分析白头叶猴种群和栖息地的关系;并对栖息地和白头叶猴保护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出弄山、弄官山、九重山和咘遵四片研究区域的景观分类、人为干扰源和猴群分布图;以及白头叶猴和附近黑叶猴的石山和主要干扰提取图。2 通过使用GIS 软件和其它相关统计软件计算得到相关的景观格局和破碎化指数: 2.1 四片区域的石山总面积分别是: 142.72 km2,9.03 km2,16.13 km2,12.04 km2。2.2 四片区域的镶嵌度(PT)分别是:0.4721,0.7377,0.7132,0.7734。2.3 四片区域的破碎化指数(F)分别是:0.9289,0.9733,0.9665,0.9675。2.4 白头叶猴实际栖息地的连接度(PX)是0.3175,白头叶猴潜在栖息地是0.1059,附近黑叶猴栖息地是0.3414。2.5 四片区域的人为干扰指数(HDI)分别是:0.3227,1.2812,0.7685,0.9185。结果表明除了弄山片的栖息地质量较好外,其余三片区域内部破碎化严重,其人为干扰也很严重。包含潜在栖息地和附近黑叶猴栖息地在内的石山群之间相互孤立。引起破碎化的原因一个是岩溶作用,另一个是人类活动。3 对于白头叶猴破碎化严重的栖息地而言,研究其干扰和恢复是有十分明显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的。使用GIS 软件的缓冲功能,对其进行干扰和恢复的缓冲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缓冲函数——面积缓冲函数( FA=1/AfA(R)和周长缓冲函数( FP=1/P fP(R))。对缓冲函数和栖息地破碎化的关系进行探讨,表明可用FB=(FA1/R1+FA2/R2)×100 更加全面地描述破碎化程度。4 提出一个修正和扩充的逻辑斯谛方程:估算白头叶猴的年潜在增长率在30%左右,认为影响白头叶猴种群数量和动态的因素有三类:1)种群自身的遗传结构;2)栖息地质量;3)人为影响。从以上因素考虑,白头叶猴种群数量有很大的发展潜能。5 关于栖息地保护建议:1)逐步退耕还林;2)在适当的地方建立生境走廊;3)弄山片实行生态移民和扩大保护区范围;4)继续实行和建立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喀斯特景观。关于白头叶猴迁地保护的建议,认为首先是发展本地种群数量,其次才考虑迁地保护。迁地保护优先进行从高密度栖息地迁往低密度栖息地;最后考虑从实际栖息地迁往潜在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