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综合征,人类亦能被感染,且死亡率较高。近年来禽类H5N1亚型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爆发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所以建立特异、准确、敏感检测禽流感的方法,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单克隆抗体,纯化后用异硫氰酸根荧光素(FITC)进行标记,制备荧光抗体,结合直接免疫荧光实验(dFAT)建立检测H5N1亚型AIV的检测方法,并将其与其他AIV毒力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运用荧光抗体检测了AIV在感染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将禽流感病毒HAB/01株纯化后免疫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采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孔,再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培养,筛选稳定分泌单抗的细胞株。本研究共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B6、2A3和3A5。其中1B6为IgM,2A3和3A5为IgG1类型;经过鉴定:其腹水HI效价分别为1:26、1:26、1:28;且与新城疫病毒及其他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Western-blot分析表明,3A5株单抗为抗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单抗。采用G蛋白亲和柱层析对腹水进行纯化,将纯化的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单抗用FITC标记制备荧光抗体,并对该荧光抗体进行质量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荧光抗体具有特异性和较强的敏感性,可初步应用于AIV的实验室检测。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高的能量密度、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已经用于手机,便携式笔记本、数码相机等。石墨是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广泛采用的负极材料。它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存在容量偏低(理论容量为372 m Ah/g),寿命短,安全性差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因此,一些研究者开始探索比容量更高,
Ullmann偶联反应是形成芳基C-C键的重要方法。它通过芳基卤化物在铜试剂催化下,受到碳负离子的亲核进攻而得到偶联产物。但是由于传统的Ullmann偶联反应常常需要在超过150℃
电化学电容器(又称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具有比传统电容器更高的比能量、比电池更高的比功率。按储能原理可以分为两类:双电层电容器和法拉第准电容器。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相关的工作一直是该领域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用纳米金属氧化物沉积方法对普通炭材料修饰改性,提高炭材料电化学性能,使之同时兼备双电层电容和法拉第赝电容的性能。主要做了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铁酸铜CuFe2O4,研究了其对银离子和附子提取液中生物碱、砷离子的吸附性能,以及对硫酸铜分解的催化作用。 通过CuFe2O4的制备研究发现,水热合成法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