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与ICP-MS联用技术在有机锡形态及其生物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u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锡化合物作为环境中的一类高毒性污染物,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等方面具有毒性效应。环境中的有机锡化合物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并最终进入人体。目前,有机锡化合物的毒性研究已有很多,但有机锡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富集的过程及其生物毒性机理尚不明确。本文针对有机锡化合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毒性效应,建立了有机锡化合物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了有机锡化合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并对有机锡化合物对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HPLC-HG-ICP-MS联用系统,采用反向色谱法分离了5种有机锡化合物(TMT、MMT、TBT、DBT、MBT),优化了色谱分离及氢化衍生条件,改变了ICP-MS载气方向,方法无需增加仪器附件,消除了流动相及基体干扰,可以快速直接的对简单环境介质中的有机锡化合物进行分离测定。本方法可应用于有机锡生产工厂的工人尿液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   建立了CE-ICP-MS联用系统,用于分离鉴定有机锡化合物(TBT、TMT、DBT、MBT)。该联用系统采取了半永久性毛细管涂层技术克服了有机锡化合物在毛细管内壁的吸附问题,可实现多种有机锡化合物的基线分离。实验研究了缓冲液组分和浓度对分离以及检测器灵敏度的影响,并且优化了鞘流液中HNO3的浓度以及压力进样模式下的进样时间等条件。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标准参考物质CRM477及环境样品(水样、葡萄酒、砂海螂等)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分离测定。   利用ACE及NECEEM方法测定并比较了有机锡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平衡结合常数。实验表明有机锡化合物与HSA蛋白的相互作用为非共价性结合,因结合弱于汞类化合物与HSA的结合,故ACE方法所得结果更符合实验观察。实验也指出CE-ICP-MS联用系统可以应用于金属结合复合物的相应研究。   利用二维电泳技术对经有机锡暴露后的H295R细胞进行了蛋白的分离,研究了有机锡化合物引起的H295R细胞的蛋白表达差异。并利用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蛋白点进行定性分析。证明有机锡化合物可以影响激素表达及蛋白表达过程。通过对差异蛋白的分类,进一步阐释有机锡化合物的生物毒性及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方法制备水性涂料,分别研究了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乙烯丙烯酸的接枝反应,通过FTIR,NMR等方法确定了EAA-g-MAH的生成,HNMR表明
本文以路面冷再生机的液压匹配技术分析、发动机与液压传动系统的匹配与控制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液压匹配技术运用原理、控制方式等几方面重要内容.路面
CoSb3基化合物作为典型的方钴矿结构热电材料,其开放式的结构使得外来原子能够填充到内部孔洞中,从而引起晶格缺陷,并且填充原子能够引起扰动而散射晶格声子,从而降低材料的热导
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易于整体热固化成型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制造领域。在生产实际中,由于复合材料内部温度场和固化度场分布不均匀,使得固
在干旱区半干旱区,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节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土壤盐渍化影响了近三分之一的耕地,是土壤的主要
萜类化合物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次生代谢物质,其种类繁多,不仅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医药卫生等方面。通常,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
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生物法(Biological nutrients remova1,BNR)去除污水中的氮磷。随着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日益严格,污水中的碳源已无法满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5G网络和物联网的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由于对5G物联网在技术进行研究的同时也伴随新技术的出现,因此在5G网络时代物联网的智能化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为了满足未来移动终端设备的海量连接,运营商不得不扩建自己的网络,而光缆交接箱作为配线层和主干层的主要连接设备,是光纤物理网络的关键环节。结合5G网络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等优点,对光交接箱的智能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大约在距今2.51亿年前,也就是地质史上所谓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近90%的物种突然灭绝了。导致这场大灾难的元凶或许并非什么小行星碰撞或者火山爆发,而是一种卑鄙的微生物。  过去流行的观点认为,这场大灭绝是由位于现今西伯利亚的火山爆发引发的。火山爆发使得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急剧上升,导致气候变暖,海洋酸化,大多数物种来不及适应新的环境,只好纷纷告别地球舞台。  但最近美国麻省理工的地质学家丹尼尔·罗
臭氧氧化技术在饮用水处理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但当水源中含有溴离子(Br-)时,臭氧(O3)会将其氧化生成一种潜在致癌物质溴酸根(BrO3-)。目前国内外对BrO3-控制方法的研究大都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