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是全球经济金融系统运转的基础,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以美元为单一核心,又被称为美元本位制,其中,各国根据货币地位的不同形成了一种“中心--外围”结构。中国作为处在外围的贸易账户区国家,是美元的巨大需求者,也因此在经济上与美国形成了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中美“贸易--资金”循环。该循环被中美贸易差额推动,又被中国的外汇储备支撑,中国在其中既有巨大收益,也承担着风险与损失,经济发展因此受到巨大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变革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呼声高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单一核心特征是产生中美“贸易--资金”循环的根源,其变动也会对中美经济关系造成影响,中国必须谨慎应对并积极参与其中。论文以中美经济关系为切入点,从中国的角度对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有关问题展开研究。全文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是绪论,对论文的写作背景进行简单描述,回顾了各国学者关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对论文研究框架、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进行阐述。第二章对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和中美经济关系的现状加以分析,介绍了中美“贸易--资金”循环的形成过程。第三章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呈现出单一核心特征的前提下,对中美“贸易--资金”循环的成因展开论述,并通过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第四章对中国在其中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认为随着“贸易--资金”循环持续时间的增长,中国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第五章对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不同的演进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短期内可以忍受美元继续保持单一核心地位,长期内必须坚定信念支持改革行动。最后,在前五章的基础上,对中国应如何参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变革提出对策建议。中国是极具代表性的外围国,通过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元霸权所造成的“中心--外围”结构的不对称与不平衡,整个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终将朝着多元化结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