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南宋为时间截段,以诗文为主要研究对象,总体考察南宋文学与道家、道教之关系。深入探究南宋诗文受道家、道教影响的情况,挖掘道家、道教对南宋文人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影响与渗透,以及南宋文人对道家、道教思想的继承、促进、提升的作用,进而揭示文学与道家、道教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分绪论、正文、余论三部分。绪论评述目前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南宋文学与道家、道教的研究状况,由此分析相关研究已取得的成果与不足,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正文分七章:第一章总述南宋诗文与道家、道教的概况。首先大致勾勒南宋文人批注老庄的情况、道教流派及其发展概况,然后总体分析南宋诗文与道家、道教的互动情况。道家、道教对南宋文人的生活方式、文学创作、精神世界、价值取向、审美趣味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反过来,南宋文人与道教徒吟诗作赋、践行道教活动、游览道教胜地等活动,扩大道教的社会影响,提升道教的社会声誉。第二章探讨中兴诗文的道家、道教情结。中兴文人选择道家、道教与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冗官、党争使得大多数心怀恢复之志的中兴文人投闲置散,陆游、辛弃疾、范成大、杨万里、尤袤等人莫不如是。他们以道家的旷达人生观来调适人生矛盾,过着养生修道、逍遥闲适的生活,在诗歌中吟咏游仙之乐。诗歌风格方面,杨万里、喻良能、王质等人受道家审美趣味的影响,各自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章四灵诗文之道家、道教取向。四灵活动范围不广,主要在道教氛围特别浓厚的永嘉,诗文中涉及到神霄雷法、内丹道、净明道等道教文化,以及采药服食、炼形养心的修道活动。他们生活贫困,却不拘于外物,极力追求天和与人和的思想境界,尤其是人的身体养和、心闲懒散的理想状态。在诗歌艺术风格方面,他们趋于对清旷、独寒的艺术追求。第四章江湖诗文之道家、道教意蕴。江湖文人数量众多,与道家、道教有关联者不在少数。姜夔、刘过终身布衣,却不甘做个落魄文人,故以道人自居,姜夔的孤芳自赏、刘过的清狂自傲都有道家、道教的影响因素。吴文英的词想象丰富,蕴含众多的道教神仙意象、缥缈仙境,寄托自己对人生迷茫、失望之情。乐雷发、赵汝鐩等人善于在大自然中涤荡心胸,以道家思想提升自我心性修养,保持澄澈明净的心境,表现高迈超拔的品质。第五章遗民作家之道家、道教情结。遗民文人入道的情况较前三个时期更突出,还有一些虽没有入道、但以道人自居的。他们在诗文中表现出对故国的悲痛与无奈,除去身份改变,与普通文人并无差别。也有一些本身就有道教信仰,入道后更抱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如郑思肖、邓牧等,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构建来表现自己想要治世救国的心愿。刘辰翁通过对老庄评点,接受了道家核心观念和思想,并将其融会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中,尤其是庄子傲睨尘世、批判现实的精神。第六章理学家诗文之道家、道教踪迹。南宋理学家大多对道家思想有所批判、继承,在诗文中往往表现出儒道融合的特点。道家、道教对理学家文学风格影响较大,帮助他们避免学者之诗的枯燥乏味,朱熹诗之高渺超逸、林希逸之恣肆洒脱、楼钥诗之想落天外等等,都明显受其影响。此外,在儒、道融合的影响下,理学家们大量创作青词,如真德秀、魏了翁等人,将理学思想、家国情感熔铸于其中。第七章南宋道教徒诗文之创作特色。道教徒兼文人身份者大多有文学创作的自觉意识,将诗文看做思想感情的载体。白玉蟾将吟诗与炼丹相提并论,认为学诗难于学道,并且重视炼字炼句。道教徒以修道为业,而在南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之下,他们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员,也始终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表现出苦己利人之济世情怀、悠游山林之隐世情趣、翛然出尘之超世情调。在文学的艺术追求上,有出尘脱俗的审美理想、含蓄典雅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