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者、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先生借鉴我们党在红军、红军大学创建过程中建立“政治指导员”制度,以加强党在军队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在清华大学创造性地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坎坷、实践、探索,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辅导员制度在我国高校日臻完善。然而,透过历史的瞳孔审视辅导员制度在高校的演变与实施不难看出,在辅导员尤其是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无用论”、“取消论”、“替代论”的杂音和噪音一直时强时弱、时隐时显,伴随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始终,直接影响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进入新世纪后,面对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党和政府高瞻远瞩,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此,2004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并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教育部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6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撑。然而,时至今日,直面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冷静地分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当下我国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依然是“加而不强”、“巩而不固”、数量不足、队伍不稳、素质不高,离党和政府的期待和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究其根源,乃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建设中对“专业化”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专业化是一个职业存在与发展的最终方向。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历史的必然,是现实的呼唤,势在必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构成要素包括:明确而严格的任职资格;坚强而稳定的专业团队;独立而规范的职责范围;独特而娴熟的专业技能;固定而强大的学术研究与交流阵地;鲜明而良好的职业伦理。本文共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学理上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厘清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外延,提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标准;第二部分,阐释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对当下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非专业化”建设导致的诸多问题作理性的剖析,找寻其中的原因,为对症下药提供依据;第四部分,从宏观和微观、理论与现实上重点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行机制上的设计,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