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系古丈阶和江山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旋回地层学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ao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武系是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包含四个统(纽芬兰统,第二统,苗岭统和芙蓉统),对应着地球上重大的地质和生物事件。目前寒武纪缺乏高精度、高准确度的地质年代框架阻碍了对这些事件的理解。通过旋回地层学方法在沉积地层中识别米兰科维奇旋回可以为地层序列建立一个连续的高精度时间标尺,还可以根据地层中确定的天文轨道参数周期反演地–月系统演化。本研究对寒武系江山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碓边B剖面和古丈阶GSSP罗依溪剖面进行旋回地层学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1)揭示寒武纪沉积记录中的沉积旋回以及可能的天文驱动机制;2)通过天文年代学推进寒武纪年代地层学发展;3)重建深时地–月系统演化。本研究使用SM–30手持磁化率仪测试的1425个磁化率数据来对碓边B剖面进行旋回地层分析。频谱分析和平均频谱误差分析(ASM)结果指示2.66 m、0.84–0.73 m、0.2 m、0.12–0.088 m沉积旋回可能分别代表了长偏心率(405k.y.)、短偏心率(129.1 k.y.,96.2 k.y.)、斜率(31.9 k.y.)和岁差(20.5 k.y.,19.8 k.y.,17.7 k.y.,16.7 k.y.)周期。通过稳定的405 k.y.偏心率周期校准,建立了剖面时间跨度为~5.59 m.y.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并估算了相应的生物带的持续时间。根据旋回分析结果得出排碧阶的总持续时间应大于3 m.y.。通过旋回分析得到的主斜率周期(31.9±0.2 k.y.)反演得到494 Ma左右的寒武纪时期地–月距离为372,260±320 km(现今是384,000 km),一天的时长为21.89±0.05 h(现今是23.93 h)。使用SM–30手持磁化率仪测试的4340个磁化率数据,以及从前人研究提取的170个碳同位素数据来对罗依溪剖面进行旋回地层分析。频谱分析和ASM结果指示25–25.53 m、6.25–6.91 m、1.90–2.03 m、1.08–1.19 m沉积旋回可能代表了长偏心率(405 k.y.)、短偏心率(100.9 k.y.)、斜率(30.7 k.y.)和岁差(19.2 k.y.,18.2 k.y.)周期。通过稳定的405 k.y.偏心率周期校准,建立了剖面时间跨度为~1400 k.y.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并估算了相应的生物带的持续时间。通过旋回分析得到的主斜率周期(30.7±0.7 k.y.)反演得到500 Ma左右的寒武纪时期地–月距离为370,180±1,220 km,一天的时长为21.58±0.18 h。
其他文献
谱分析方法在非平稳地震信号的处理与解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将时间域的一维信号转换到时间-频率域中进行二维表征,获取与研究目标相关的局部异常信息,进而实现地层刻画、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然而随着勘探对象的不断复杂化,传统方法已逐渐难以满足精细勘探的需求,需要针对地震信号的特点发展适用技术,提高研究对象的精细识别与刻画能力。论文以地震资料的高精度谱分析为目标,重点围绕时频分析方法基函数与信号特征的相关
前人的研究表明格林威尔和泛非两期构造热事件对东南极普里兹湾均有广泛的影响,因此普里兹带的地质背景对罗迪尼亚超大陆和冈瓦纳超大陆形成演化过程的重建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普里兹湾备受学者们的关注,然而关于普里兹带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演化过程仍存在争议。拉斯曼丘陵处于普里兹湾的近中心位置,所以对它的研究可以很好的反应整个普里兹湾的演化过程。拉斯曼丘陵出露的中-高级变质岩是普里兹湾岩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普里兹
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的认识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方法及相对统一的综合性结论。本文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视角,系统地收集、整理东天山及邻区已发表的锆石U-Pb单点年龄大数据及7类主要矿产时空结构规律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主要构造-岩浆演化序列、成矿规律及构造-岩浆演化与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并探讨了地球动力学机制。阿奇山铅锌(铜)矿床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
本文以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雅干南侧霍布哈尔与生格嘎顺石炭-二叠纪地质体的构造变形特征为研究对象,石炭-二叠纪地质体发育不同层次、不同期次、不同构造样式的构造变形现象,通过系统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研究,对于重建研究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运用构造解析的技术方法,在野外大比例尺构造-岩性填图基础上,结合室内综合测试、分析,对石炭-二叠纪地质体构造变形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创
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以复杂的岩性组合、长的喷发时间及富铁质溢流玄武岩等特征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大火成岩省。方解霞黄煌岩为富碳酸盐超镁铁质煌斑岩。尽管在大火成岩省中产量稀少,这类深部地幔来源的岩石为研究大火成岩省形成阶段地幔熔融及交代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次研究选取塔里木瓦吉里塔格地区一套含金刚石的解霞黄煌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因、原始岩浆成分、地幔源区岩性及与碳酸岩的成因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本次研
青藏高原内部发育的多条近南北向裂谷,是高原内部现今最为显著的活动构造,代表了高原演化的最新阶段。亚东-古露裂谷是青藏高原南部发育规模最大的南北向裂谷,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本文以其南段-亚东裂谷作为研究对象,对裂谷进行了详细的地貌学、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了裂谷的形成机制及动力学背景。几何学研究显示亚东裂谷的边界断裂倾角为50°-70°,属高角度正断裂,详细野外调查和大比例尺填图显示,亚东裂
以土壤肥力、土壤环境调查评价为基础,综合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评价结果,开展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参照北京市耕地地力分等定级技术规程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对土壤养分丰缺程度进行评价表明,全氮含量水平为较缺乏和缺乏,磷含量水平以中等、较丰富和丰富为主,全钾含量水平几乎全部为丰富和很丰富;有机质含量水平中等;土壤综合养分以三级水平为主。
中生代羌塘盆地记录了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的沉积地层。早—中侏罗世是羌塘盆地的一段重要的演化时期,不仅在于中下侏罗统的地层记录了羌塘盆地的性质和演化,而且这一阶段还是中特提斯洋的快速扩张阶段,该段演化历史被记录在北羌塘坳陷的沉积地层中。在北羌塘盆地中部实施的羌塘盆地第一口科学钻井——羌科1井,获得了从上三叠统到中上侏罗统连续的地层记录,为研究羌塘盆地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盆地沉积演化、油气地质等问题提供
云南思茅盆地是典型的红层广布的沉积盆地,地层富水性差,却有较多泉水(包括温泉、咸泉、盐泉)出露,其中部分泉水具有较大流量(>10 L/s),个别矿化度较高(10 g/L)的泉水沉积钙华。本文对盆地内13个泉水19个水样进行调查分析,采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探讨泉水的补给来源以及热量和盐分来源,通过研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和钙华沉积条件揭示地下水循环中的溶滤和沉淀作用,结合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总结不同类
多金属结壳是一种在海底成层生长的水成成因矿产资源,其生长过程记录了构造尺度的古海洋学环境演化史,同时古海洋环境的变迁也控制着其生长条件。本文以区域性适用的Co经验公式结合Os同位素地层学法为基础,参考构造特征、磷酸盐化期次和超微化石年代学等证据,得到了中、西太平洋结壳样品的区域年代框架。综合板块回路模型、板块运移几何法、视极漂移法和热点追踪法的结果,恢复了结壳所在海山的古经纬度,应用板块热沉降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