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云南省HIV/AIDS患者中HIV相关炎症性皮肤损害的病种分布,探讨HIV相关炎症性皮损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在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就诊的HIV/AIDS患者中开展调查,并选取200例发生HIV相关炎症性皮肤病的患者,判定患者皮损类型,记录患者舌象及脉象,填写量表对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生活质量评分,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特点对HIV相关炎症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证候分型。[结果]1、调查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改变以红斑、丘疹、鳞屑为最多的改变;2、调查患者中皮肤干燥症有67例,湿疹有46例,嗜酸性毛囊炎有30例,HIV相关瘙痒性丘疹有19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有14例,银屑病有2例,药疹有20例,荨麻疹有2例;3、各类型皮损分布在不同性别、不同感染途径和不同CD4分级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无显著性差异;4、调查患者中风热血热有13例,血虚风燥有57例,湿热浸淫有64例,气滞血瘀有50例,火毒炙盛有15例;5、各证型在不同性别、不同感染途径和不同CD4分级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无显著性差异;6、HIV相关炎症性皮肤病患者中湿热浸淫、血虚风燥、气滞血瘀是较常见的证型(c2(4)=59.20,p<0.001),其中湿疹和嗜酸性毛囊炎中以湿热浸淫为主,皮肤干燥症中以血虚风燥和气滞血瘀两个证型为主;(c2(4)=31.39,p<0.001)。调查的药疹患者中见湿热浸淫和风热血热两个证型;7、HIV相关性痒疹、湿疹、慢性光化性皮炎、嗜酸性毛囊炎、药疹几种皮损之间DLQI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8、各证型DLQI量表评分比较中,火毒炙盛、气滞血瘀、湿热浸淫及血虚风燥各证型间存在差异,火毒炙盛得分高于湿热浸淫(P<0.05),气滞血瘀得分高于湿热浸淫(P<0.05),气滞血瘀得分高于血虚风燥(P<0.05)。[结论]1、皮肤干燥症、湿疹、嗜酸性毛囊炎、HIV相关瘙痒性丘疹、慢性光化性皮炎、药疹是较为常见的HIV相关炎症性皮肤病;2、本研究发现湿疹和嗜酸性毛囊炎中证型以湿热浸淫为主,在皮肤干燥症中证型以血虚风燥和气滞血瘀两个证型最为常见;3、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各阶段的患者中,证型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无论免疫功能处于哪个阶段的患者,湿热浸淫、血虚风燥、气滞血瘀均为主要的证型;4、HIV相关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原则,需要标本坚固,益气补血以固其本,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驱其邪;5、瘙痒是HIV相关炎症性皮肤病患者最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发挥中医药优势,为此类患者提供口服、外用、针灸等多种手段止痒对症治疗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6、火毒炙盛、气滞血瘀、湿热浸淫及血虚风燥各证型间DLQI量表评分存在差异,说明各证型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