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陌生化语言的翻译问题。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是作者通过语言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艺术化,修辞化的产物。艺术化的语言使熟悉的事物具有了陌生感,需要人们花更长的时间去感受和理解。这给人们带来了新奇和愉悦的阅读体验,也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这样的语言就是陌生化语言。《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作者用独特的意识流技巧表现了主人公达洛维夫人一天的生活片段和意识流动。小说中有很多在形式和意义方面打破常规的陌生化语言,给小说增添了新奇感和趣味性的同时,无疑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和阅读时间的长度。而译者如果要将这样的作品翻译给不同语言的读者,首先要以对源文本深入透彻的理解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好地忠实原文。以往对《达洛维夫人》的翻译进行的研究为数不多。一方面,学者们对小说翻译研究的焦点大多比较单一,主要有:意识流语言,与节奏有关的语言技巧,诗性语言,语篇连贯性,隐喻等。另一方面,从研究视角来看主要有译者、读者以及社会文化等。前者只涉及到语言的某一方面,很难对小说中的语言特色进行全面的概括。后者都是从文本外进行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具有主观性。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翻译研究的客观对象应该是文本,只有以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为中心,才能保证翻译的忠实,翻译批评的客观。新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尤其适合对意蕴深刻、晦涩难懂的文本进行语义分析,它聚焦于文本,排除了作者、读者和社会因素的干扰,对文本的分析会更为客观。这样的批评理论不仅适合指导译者的翻译实践,也有助于读者对不同的翻译作品进行基于文本对比分析的评价。本文主要运用了新批评理论中的文学本体论、结构肌质论、语境论和细读法,以《达洛维夫人》为案例,通过对陌生化标点、语音、词汇、修辞、句法、风格在王家湘和姜向明两个汉译本中的翻译情况进行细读分析,探究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应如何利用新批评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理解源文本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目的语文本更好地忠实源文本。同时,本文也借此探讨了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标准。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细读法,以及定性研究法等。以新批评理论为指导,基于对文本的分析,探究陌生化语言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批评的标准。研究发现:达洛维夫人中的陌生化语言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于读者而言确实陌生的语言,另一种是作者通过对语言形式和意义进行变形创造的陌生化语言。此外,作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首先,两位译者王家湘和姜向明总体能辨认出源文本中的陌生化语言,并理解陌生化语言的形式和语境意义。其次,他们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使两个译本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王家湘倾向于采用异化的方法,忠实源文本,包括形式和意义,整体再现了原文的陌生化效果。姜向明则倾向于归化,发挥译者创造性,对源文本进行适当变形,使其更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但陌生化效果有较多丧失。可见,译者翻译观的不同会产生风格不同的译文。再次,在对标点、语音、句法等方面的陌生化语言进行翻译时,由于不同的语言体系,陌生化在目的语文本中有所丧失。译者采取了添加注释,强调词汇,以及释义来补偿陌生化的损失。最后,为了减少陌生化的损失更好地忠实源文本,译者应该利用新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论,首先基于语境对陌生化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进行文本细读和理解,从而才能进行更好的翻译。本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运用文学批评理论来指导陌生化语言的翻译,以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为中心,打破了以往从译者和读者角度进行的文本外研究的惯例,使翻译回归到文本研究;其次,对陌生化语言的分类更加全面,有利于更好地研究陌生化语言的翻译。研究意义:利用新批评理论指导翻译研究,一方面有利于译者对意识流小说中的陌生化语言进行仔细地分析和理解,从而探索出更好地忠实源文本的方法;另一方面,新批评的文本分析法为读者评价不同译本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