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1952—)因其创作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和不断触及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问题而广受赞誉。帕慕克的作品普遍表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如何处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帕慕克在提出问题之后,一般不会为读者直接解答,他总是在作品中设置一个时刻牵引着读者的心的悬念。本文主要通过对作品的细度,在借鉴已有著名文学评论家的评论的基础上,主要从作者的写作动机、作品的内容、作品的形式特点、以及对作品中主要意象的分析这几大方面来对文本进行分析与解读。帕慕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为我们呈现出了在儒家文化背景下的读者所不熟悉的伊斯兰教国家和苏菲的神秘主义。本文通过对土耳其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分析来深入细致的研究该部作品。在此基础上,作者帕慕克还从萨义德的《东方学》中提取有利理论,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来说明有关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的问题。另外,雅克·拉康的镜像学理论也生动有力地说明了帕慕克对异质文化发展的合理推论。认为文化不是客观的。“红”并不是东西方文化性质的冲突,这种性质的冲突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在东西方文明冲突的背后所隐藏着的“红”的实质其实就是个人心中的欲望,这种欲望不仅深刻地体现在个人的身上,也体现在集体之中,只不过是将这种赤裸裸的欲望用维护传统的外衣将之包裹,从而使欲望合法化罢了。异质文化的冲突其实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人身上,只不过是当它加之在具体的人物身上时,这种冲突的程度和立场是不同的。作者帕慕克巧妙地把来自东西方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因而整部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帕慕克在全书59章中一共进行了58次的视角转换。并且在每一个角色出场时,都要带着他的叙述特点,向广大读者们展现了他的独特的视角范围内的全知的一面,也可以说是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个“透视区域”。此外作者认为这部小说其实旨在探讨普世价值观中的欲望,正是因为这种本能欲望的存在,才导致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就文化本身本而言事没有冲突存在的。《我的名字叫红》以其独特的复调叙事方式为我们勾勒了四个层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