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世界各国对金融自由化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金融业的监管成为引人关注的话题。银行经营的风险性、脆弱性和传染性,使得全球各国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管更加严格。我国商业银行纷纷股改上市,受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更加明显,监管当局结合国际监管标准和我国现实国情,制定了一系列资本监管的规章制度,加强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促进银行的稳定经营。资本监管强制性地规定了银行的最低资本储备,限制银行的风险行为,保证广大储户存款的安全,防止出现银行业危机。这就使得银行该部分资金处于闲置状态,对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负向作用。从另一角度来说,资本充足率监管可以抵御银行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资本监管对我国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本文研究资本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资本监管和经营绩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信贷行为、风险管理水平、盈利模式和资本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传导效应。根据15家商业银行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对商业银行在资本监管下其经营绩效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数据。在实证部分,首先分析了资本充足率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随后进一步从银行资产规模、银行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四个角度选取指标实证分析在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如何。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其经营绩效正向相关,三种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对经营绩效的贡献有较大差异,控制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本文对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绩效提出了对策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来增加其经营绩效,而城市商业银行则应将资本充足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商业银行通过加强资本管理水平、化解不良贷款、发展中间业务等手段提高其经营绩效;也可通过形成规模效应来提高其经营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