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前属植物共有190余种,主要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地区,车前草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非常久远的药用历史,以种子和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清肝明目等功效,用于治疗暑热泄泻、热毒痛肿、小便不利,水肿等。将巨车前全草洗净阴干粉碎,采用80%乙醇热回流提取,运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13C 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共得到26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和2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plantomoside(1)、京尼平苷酸(2)、cistanoside F(3)、eurycorymboside A(4)、dihydrophaseic acid(5)、roseoside(6)、丁香酸(7)、对羟基苯甲酸(8)、plantamajoside(9)、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10)、10-deoxygeniposidic acid(11)、印度荆芥苷(12)、3’-hydroxyscutellarein 7-O-(6’’-O-trans-feruloyl)-β-glucopyranoside(13)、高车前苷(14)、6-羟基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15)、木犀草素3’-甲氧基-6-羟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16)、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7)、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9)、4-甲氧基桂皮酸(20)、咖啡酸甲酯(21)、阿魏酸甲酯(22)、毛蕊花糖苷(23)、异毛蕊花糖苷(24)、pedalitia(25)、viteoidⅡ(26),除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9)和毛蕊花糖苷(23)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巨车前中分离得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巨车前中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种成分的含量,并考察这3种成分在12个不同采收期的动态变化。本方法稳定且重复性佳,可用来测定巨车前中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巨车前中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有显著变化,这3个化合物为巨车前中的主要成分,可作为评价巨车前采收时间的依据。从这3种成分的含量变化来看,巨车前最佳采收期为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