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剧,是一个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它曾经雄踞京师舞台长达半个多世纪,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起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及至昆山腔开始衰微,“四大徽班”挥师北上京师,吸收了京腔、秦腔、昆曲、以及楚调、汉剧等剧种的声腔和剧目的表演特色而最终孕育了京剧。中国南北几十个地方剧种都与它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它的影响几乎遍及全国。关于徽剧孕育形成,发展兴衰及至徽京嬗变的历史,历来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各家各派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深入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占有文献,集合众家之言,力图作一个系统地搜集、梳理,再加以重新整合,试图对徽剧的孕育形成及至发展衰落作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科学的历史阐述。但由于能力、精力以及时间、篇幅等种种限制,本文只论述了徽剧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几种声腔的音乐特点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传承关系。文章的最后谈及了徽班进京的经验启示以及对于徽剧现状、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言》概述了徽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及其历史定位;介绍了徽剧名称由来的历史沿革以及发展概貌。第一章《徽池雅调阶段》一门艺术的孕育形成、发展成熟甚至衰落是与它所处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是紧密相连的。第一节论述了徽剧的前期形态--徽戏的孕育生成的四大历史前提条件,尤其对经济因素和徽剧剧种本身所具有的兼容并蓄的特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第二节讲述徽州腔、青阳腔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徽青二腔吸收了余姚腔和弋阳腔的声腔以及民间文学的艺术营养成分而逐步发展形成了滚调,接着说明了滚调产生的时代背景,并且进而结合具体谱例分析了滚调之滚唱的音乐特色和滚白的语言结构特征。第三节首先解释了“徽池雅调”的历史由来及其兴盛的文献记载,接着说明了徽池雅调走向衰落的历史原因以及徽池雅调之名称为何没能够继续存留于历史记载的几点缘由。第二章《四平腔昆弋腔阶段》第一节叙述了:徽池雅调在吸收了“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之精华而逐步发展演变成四平腔;四平腔名称7 历史由来并结合谱例分析了四平腔的音乐特征以及它在音乐上与徽池雅调的承继关系。第二节介绍流行在徽州的四平腔后来进一步吸收融合昆曲曲调细腻华美,节奏舒缓,善于抒情写景等特点而发展演变成昆戈腔,并通过《贵妃醉酒》、《昭君出塞》等剧目的几条谱例,说明了它与四平腔、徽调的在继承与发展上的渊源关系。 第三章《拨于和吹腔二簧阶段》第一节详细阐述了梆子名称由来的历史源头;梆于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音乐上的特点;简述了何为“乱弹”并介绍了有关其名称的两种解释以及它与梆子的关系;最后讲述了拨子的来源并通过一些文献资料说明了梆子和拨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陈述了吹腔、二簧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并通过《齐双会》、《乌龙院》、《百花赠剑》等具体谱例,介绍了吹腔与二簧的声腔特点以及它们两者和拨子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过渡关系。第三节介绍了有关二簧起源的几种观点,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启示与思考》第一节介绍徽班进京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主要从经济、政治、徽剧本身的特点、剧目革新、领导制度、演员等几个方面加以概述总结。第二节讲述徽剧发展现状的一些问题以及革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