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2004年党和国家部委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议程做了研究和部署,旨在解决我国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农村的饮水安全水平和生活质量。农村饮水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特征,难以完全市场化,因此政府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以公共物品理论的角度,对余姚市山区农民饮用水工程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余姚市山区农村饮水安全的公共物品性质,把农村饮水安全分为3个子要素:水资源、饮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并具体的分析了每个子要素的公共物品性质,为农村饮水安全多元化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在对余姚市山区饮水安全现状的调查下,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分析了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山区农村大部分人口饮水不安全,饮水水源污染严重,饮水水质不达标,局部地方饮水困难,农村供水设施落后,经营效率低,管理资金严重不足等。并进一步指出了余姚山区农民饮水安全成因:水资源的公共物品外部性导致水环境的恶化、外来人口增加导致水质失衡、给水管道陈旧和排污管网欠缺导致二次污染、管理缺乏规章制度致使改造资金匮乏、市场失灵政府失效导致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导致饮水安全意识淡薄。 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余姚农户安全饮水和卫生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由调研地区农户自己通过座谈、讨论、问卷等具体访谈方法,发现农村饮用水和卫生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对农民饮水的饮水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饮水安全中要素的多层次和异质性特征和各要素的外部性特征,使农村饮水安全陷于困境。结合本市四明山区户籍人口同实际居住人口的差异,要求把外来人口也列入资金补助范围。同时由于山区老弱病小人口居多,无力支撑大量的管理费用成本。提出通过明确政府公共职责范围、完善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山区水源地保护、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得出政府的强力介入和供给主体的异化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