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针灸治疗胃肠系统疾病的疗效已得到公认,足三里、中脘是改善胃肠功能的常用穴位,《内经》时期,"针刺顺序"便已是针灸处方的重要组成之一,但目前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对于针刺顺序的重视远不如"刺激量"或"腧穴配伍"等其他研究。自主神经是介导针刺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通路之一,本实验采用正常野生型小鼠、M2&3受体敲除小鼠、β1&2受体敲除小鼠,探讨不同顺序电针足三里、中脘调节小鼠胃运动的效应差异,以及内在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方法:选用正常野生型小鼠、M2&3受体敲除小鼠、β1&2受体敲除小鼠,共3组,每组35只,雄性,将自制的水囊测压探头,置于小鼠胃窦处,经压力换能器,将小鼠胃运动状态转换为波形,于多声道信号采集系统中收集并统计。小鼠胃波稳定后,开始电针,分为电针单穴足三里、单穴中脘、以及不同次序电针足三里、中脘双穴。每次电针时间均为1min,电针频率为2/15Hz,电针强度为2mA。记录并分析不同时间段,电针调节小鼠胃运动的效应差异。实验结果:1.对于正常野生型小鼠,电针单穴足三里,可以即时促进胃运动、该种促进效应在起针后依然存在;电针单穴中脘,可以即时抑制胃运动,该种抑制效应在起针后依然存在。不同次序电针正常野生型小鼠足三里、中脘穴,均表现以中脘抑制效应为主的抑制胃运动效应(P<0.05);双穴不同电针顺序,对正常野生型小鼠胃运动的效应差异不明显。2.对于M2&3受体敲除小鼠,电针足三里穴,转为抑制胃运动;电针中脘穴,仍抑制胃运动,但该种抑制效应有所延迟(P<0.05)。不同次序电针M2&3受体敲除小鼠足三里、中脘穴,除先电针足三里后电针中脘组,均以抑制胃运动为主,且电针双穴时不同的电针顺序影响了电针的效应(P<0.05)。3.对于β1&2受体敲除小鼠,电针足三里穴,促进胃运动(P<0.05),该促进效应有延迟;电针中脘穴,效应不明显。不同次序电针β1&2受体敲除小鼠足三里、中脘穴,影响了电针效应,出现了抑制或促进小鼠胃运动的结果(P<0.05)。结论:1.足三里促进胃运动的效应机制与副交感神经密切相关、中脘抑制胃运动的效应机制与交感神经密切相关。2.正常状态下,足三里、中脘配伍使用会拮抗足三里的促进效应,且并未协同中脘的抑制效应。3.电针足三里、中脘双穴,不同的电针顺序影响了M&3受体敲除小鼠及β1&2受体敲除小鼠胃运动的效应。不同的针刺顺序可以影响最终针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