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CSFV流行病学调查及猪瘟E2蛋白亚单位疫苗与C株弱毒疫苗免疫效力的比较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经典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接触性热性传染病,在我国又被称为“烂肠瘟”。CSFV以猪为唯一宿主,感染猪只以发病急、持续高热、全身出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该病的传播性强且感染猪只的病死率高,是国际兽医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列为必须申报的A类动物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也是我国优先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本研究于2017年1月~12月收集广东省部分猪场送检样品,经RT-PCR检测发现2株疑似经典猪瘟阳性样本,将疑似样本用PK15细胞进行增殖,盲传3代后成功分离出2株经典猪瘟病毒,分别命名为GD02和GD19。对GD02和GD19的E2片段测序,结果显示GD02和GD19分别属于2.1b和2.1g亚型;将分离株与经典毒株的E2片段进行核苷酸相似性比对,发现GD02株与经典株之间的相似性为79.8%~94.2%,其中与GXWZ02株相似性最高,为94.2%,与LPC株相似性最低,为79.8%,与HCLV株相似性为80.4%;GD19株与经典株之间的相似性为80.5%~94.1%,其中与Paderborn株相似性最高,为94.1%;与LPC株相似性最低,为80.5%,与HCLV株相似性为81.3%。对分离株E2基因的抗原表位分析显示,2株分离株E2蛋白的15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C)位点未发现突变,在部分保守性较低的抗原表位区域发现氨基酸替换,如GD02株的K31R、N34S、N88S、S90A、S108T、K159R和N174K替换,GD19株的N88S、S90V、S108T和N174K替换,这些替换可能会引起分离株的抗原性发生部分改变。当前我国常用的商品化经典猪瘟疫苗有C株弱毒疫苗及E2亚单位疫苗,C株弱毒疫苗效果良好,但临床上存在无法区分免疫猪和野毒感染猪的缺陷,E2亚单位疫苗是新上市的疫苗,其免疫保护效果引起猪场的高度关注。因此,为比较新型E2亚单位疫苗和传统C株疫苗的免疫效力,本研究将30头5周龄实验猪分为6组:E2疫苗保护组1、E2疫苗保护组2、C株弱毒疫苗组1、C株弱毒疫苗组2、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每组5头猪。除对照组外,所有实验猪只按计划进行免疫接种。接种后35天(day post inoculation,dpi)时,除阴性对照组外,对所有组的实验猪颈部肌肉注射GD19株进行攻毒,攻毒滴度为1 m L 105 TCID50。实验期间每天监测实验猪体温;按计划采集血清,通过ELISA方法检测E2、E0和NS抗体;采集抗凝血检测白细胞水平;采集血清和口腔拭子经荧光定量PCR检测排毒情况;攻毒后21天(day post challenged,dpc)时,对所有实验猪执行安乐死并进行病理学变化观察。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在攻毒后出现体温升高,其他组的实验猪均没有出现体温升高情况;绘制所有组实验猪的生存曲线显示,阳性对照组共死亡实验猪3头,死亡率为60%,其他组的实验猪均无死亡;ELISA结果显示,一免组和二免组中,E2亚单位疫苗组的E2抗体早于C株弱毒疫苗组检出,C株弱毒疫苗组在21 dpc时均检出E2、E0、NS阳性抗体,而E2亚单位疫苗仅检出E2抗体阳性;白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攻毒后除阴性对照组外,所有实验组均出现白细胞数下降,至21 dpc时有所回升,但均未恢复到攻毒前的水平;q PCR检测结果显示,只有阳性对照组在攻毒后可在血清和口腔拭子中检测到CSFV;病理学变化观察结果显示,E2亚单位疫苗组在攻毒后的脏器病变程度小于C株弱毒疫苗组。本研究表明,E2亚单位疫苗和C株弱毒疫苗均可有效保护免疫猪只。
其他文献
母猪的繁殖泌乳性能是决定养猪业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和乳汁功能性分子在母体代谢及仔代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对母猪繁殖泌乳性能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繁殖性能及不同泌乳性能母猪的肠道菌群和乳汁代谢物的差异,解析肠道菌群或乳汁代谢物对母猪繁殖、泌乳性能调控的可能机制。本试验选取168头经产大白母猪,根据母猪死胎率及仔猪断奶窝重,分别构建高低死胎率及高低泌乳性能母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已被定义为新型环境污染物,具有传播抗生素抗性的风险。畜禽粪便是兽用抗生素及ARGs的重要储存库,关注兽用抗生素胁迫下畜禽粪便堆肥中ARGs的变化对环境卫生及生态安全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四环素类ARGs为研究对象,在蛋鸡粪堆肥中添加3种不同浓度的强力霉素,探究强力霉素胁迫下蛋鸡粪堆肥对四环素类A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的影响,为减少和消除四环素类ARGs的污染风
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又称为鲤疱疹病毒3型(Cyprinid herpesvirus3,Cy HV-3),该病毒引起的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virus disease,KHVD)可以感染鲤(Cyprinus carpio)、锦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并造成宿主80%以上的死亡率,严重威胁鲤、锦鲤养殖业的安全。目前
在抗菌药物的压力下,耐药因子的突变是导致耐药菌产生的一种重要机制。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含有消毒副产物的环境中,细菌会通过耐药因子的突变对抗菌药物产生抗性。该现象提示具有致突变能力的物质可能会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抗性。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常见的毒素之一,具有致突变能力。AFB1是否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还不明确,有待研究。以大肠杆菌E4为研究对象,我们首先确定了AF
胚胎着床与蜕膜化在早期妊娠过程中十分关键。甲状腺素(Thyroxine,TH)是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一类氨基酸衍生物,主要包括活性形式的三碘甲酰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和前体形式的四碘甲酰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甲状腺素主要参与机体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是人和动物机体内重要的激素之一。在细胞中,甲状腺素T3主要与甲状腺素受体结合通过基因组途径起
胚胎着床和蜕膜化是早期妊娠小鼠子宫中两个极为重要的过程。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属于白细胞介素6(IL-6)家族的一员。OSM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信号有关并在第5天小鼠子宫中表达。但是OSM在早期妊娠小鼠子宫中的表达、定位、功能及调节仍然未知。原位杂交结果显示,Osm和Osmr(Osm特异性受体)主要在妊娠第1至4天小鼠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表达,第5天主要在胚胎周围的基质中
本研究建立了吡喹酮及其主要代谢物4-羟基吡喹酮(含异构体)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离分析方法,并探讨了它们在黄鳝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规律,为制定吡喹酮在水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提供理论依据。建立LC-MS/MS法同时检测黄鳝血浆和肌肉中吡喹酮、反式-4-羟基吡喹酮和顺式-4-羟基吡喹酮残留分析方法。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目标分析物采用C18(150 mm×2 mm
副流感病毒5型(Parainfluenza virus 5,PIV5)是引起哺乳动物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且呈世界性的分布,在我国亦出现了流行的趋势。PIV5基因组大小为15246 nt。从3’端到5’端一共编码生成7种常见结构蛋白:NP、V/P、M、F、SH、HN、L。PIV5的宿主较多,可以感染包括犬、虎、豚鼠、貉、貂等哺乳动物。此外PIV5常与其他病原一起混合感染,单一感染的情况不多见。
无血清全悬浮MDCK细胞培养H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旨在克服鸡胚及贴壁细胞在禽流感疫苗生产中的缺陷而建立的一种培养方式,然而目前无血清全MDCK细胞培养H9亚型禽流感病毒工艺尚未成熟,因此本文对培养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工艺进行探究,为建立和优化细胞生物反应器大规模生产禽流感疫苗工艺提供试验数据支持和借鉴。本研究首先在摇瓶中探究MDCK-sus细胞无血清全悬浮培养生长特性,感染参数对病毒增殖的影响,A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