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以硫氰酸亚铜为催化剂,在常规加热和微波辐照加热下,进行了ATRP的研究,结果发现,微波辐射能显著加速聚合发应,相同聚合条件下微波辐照时的表观聚合速率是常规加热下的6.8倍。同时发现微波辐射能显著降低聚合体系中的催化剂用量。
2.将多种配体,如嗡盐、三(3,6一二氧杂庚基)胺、芳香族有机酸等应用于铁催化体系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通过对新型配体参与的原子转移自由基体系的动力学研究,证实了以三(3,6一二氧杂庚基)胺、均苯四甲酸为配体的铁催化聚合体系具有较好的活性/可控聚合特征。3,5一吡啶二甲酸(PDA3),2,5一噻吩二甲酸,以及异喹啉酸的催化效果要好于其他的(一)二元酸配体。以合适结构的嗡盐为配体的聚合体系也具有活性/可控聚合特征。
3.首次尝试用2一溴2一硝基丙烷引发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结果发现引发剂中的硝基可能与铜离子发生了络合反应,导致引发反应不充分,聚合反应体系引发效率不高。
4.合成了一系列偶氮苯结构的ATRP引发剂,引发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ATRP聚合,得到了端基含偶氮苯结构的聚合物,研究了偶氮引发剂结构对聚合可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卤原子与偶氮苯基距离较远以及溶解性较好,当使用带有长链烷烃的偶氮苯酯作引发剂时反应速率最快,引发效率最高。
5.用偶氮苯引发剂引发了偶氮苯单体的ATRP聚合,得到了结构精致的偶氮苯聚合物,用该聚合物制成的薄膜可以用于制备表面起伏光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