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代化合物存在下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eeq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以硫氰酸亚铜为催化剂,在常规加热和微波辐照加热下,进行了ATRP的研究,结果发现,微波辐射能显著加速聚合发应,相同聚合条件下微波辐照时的表观聚合速率是常规加热下的6.8倍。同时发现微波辐射能显著降低聚合体系中的催化剂用量。 2.将多种配体,如嗡盐、三(3,6一二氧杂庚基)胺、芳香族有机酸等应用于铁催化体系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通过对新型配体参与的原子转移自由基体系的动力学研究,证实了以三(3,6一二氧杂庚基)胺、均苯四甲酸为配体的铁催化聚合体系具有较好的活性/可控聚合特征。3,5一吡啶二甲酸(PDA3),2,5一噻吩二甲酸,以及异喹啉酸的催化效果要好于其他的(一)二元酸配体。以合适结构的嗡盐为配体的聚合体系也具有活性/可控聚合特征。 3.首次尝试用2一溴2一硝基丙烷引发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结果发现引发剂中的硝基可能与铜离子发生了络合反应,导致引发反应不充分,聚合反应体系引发效率不高。 4.合成了一系列偶氮苯结构的ATRP引发剂,引发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ATRP聚合,得到了端基含偶氮苯结构的聚合物,研究了偶氮引发剂结构对聚合可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卤原子与偶氮苯基距离较远以及溶解性较好,当使用带有长链烷烃的偶氮苯酯作引发剂时反应速率最快,引发效率最高。 5.用偶氮苯引发剂引发了偶氮苯单体的ATRP聚合,得到了结构精致的偶氮苯聚合物,用该聚合物制成的薄膜可以用于制备表面起伏光栅。
其他文献
ZSM-5分子筛的孔口直径与苯环分子大小相近,孔口修饰后对于二甲苯的三个异构体具有很好的筛分效果,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性甲苯甲基化催化剂。本论文以无机氨为模板剂合成低硅铝比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接受体现人性化理念的护理的临床价值,给开展护理措施提供资料. 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对9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
很多蛋白质功能是通过形成蛋白质复合体及其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的。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是功能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了解蛋白
金纳米颗粒具有独特可调的光学性质,令其在光学检测、生物成像、光热治疗等很多领域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光学性质可以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的结构、尺寸或成分进行调控。形
本论文以具有功能性结构特征的4–氨甲基苯甲酸双膦酸(H_5L=4–HOOC–C_6H_4–CH_2N(CH_2PO_3H_2)_2)为配体,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合成出8种尚未见文献报道的具有优良性能的金属二膦酸盐功能材料。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IR光谱和TG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及骨架热稳定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利用表面光电压谱、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及荧光光谱对所合成化合物的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连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4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2,连续护理)和对照组(n=52,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
目的:探讨对心内科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心内科患者,比对组:开展常规护理对策:干预组:开展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自我护
目的:分析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对其切口感染率的作用.方法:在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中抽取70例,通过随机投掷硬币法对全部患
目的:探究分析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观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5月收纳的糖尿病患者(2型)85例进行分组,均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