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及旱作农业的主产区,作为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体,旱塬农田是其种植业、畜牧业发展的最佳区域。近年来,在国家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计划中,晋西南黄土残塬区旱塬农田经济果木林建设开展迅速。但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及不合理开发,土壤养分的迁移发生变化,土壤保肥持水水平降低,已对林木生长造成影响且严重威胁当地旱塬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在经果林种植条件下土壤水分、养分的时空分布及产量特点,对当地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晋西南黄土残塬区特色经果林品种——矮化红富士苹果和玉露香梨为研究对象,于2019-2020年对不同坡位(高坡位(High slope site,HS)、中坡位(Middle slope site,MS)、低坡位(Low slope site,LS))、不同生育期(开花期(Flowering period,FP)、结果期(Fruiting period,FRP)、成熟期(Maturing period,MP))、不同深度(0~20、20~40、40~60、60~80 cm)主要土壤养分和产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经果林种植下主要土壤养分在不同坡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总体表现为高坡位含量较高,表明该研究区高坡位对养分的利用及损耗较少,积累和保持效果更佳。而中、低坡位含量低于高坡位,说明研究区内坡面径流对养分的搬运能力较弱,且受人类活动影响使其水分、养分利用及耗损较多。2)经果林种植下主要土壤养分在不同生育期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各坡位开花期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和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均高于其他生育期,随生育期不断降低,直至成熟期最低,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在结果期最高而速效钾(Available kalium,AK)在结果期最低。3)经果林种植下主要土壤养分在不同土层含量不同,表现出土壤养分含量最高的地方位于0~20 cm深的土层,而SWC在这一区间含量最低。其中,种植梨树的土壤养分和SWC含量存在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养分在20~40 cm的土层中含量最低,而SWC在这一区间含量最高。4)不同坡位之间经果林生长状况及产量有显著差异,其中高坡位经果林种植下其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果实数和果重等生长状况及产量均优于中、低坡位,说明高坡位光照、热量等自然地理因素适宜更利于果树生长。各坡位内不同方位之间经果林生长状况及产量特征均为南试验区优于中、北试验区,可以得出在施灌、地形等相关因素均一的情况下,同坡位南试验区亦益于果树生长。5)经果林种植下各坡位主要土壤养分之间及与产量均有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同坡位的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关系存在差异性。其中苹果树地高、中坡位SOM和产量之间的关联度最高,其次为SWC和TN,与作物产量关联度最低的是AP和AK。然而,在低坡位与产量关联度最高的为SWC。对梨树而言,在高坡位与梨树产量关联度最高的为AK,SWC和AP次之,关联度最低为SOM和TN,而在中、低坡位与产量关联度最高为SWC,关联度最低为AK。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生育期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养分均有显著差异,经果林生长指标和产量因坡位和方位不同亦有差异。该研究可为晋西南黄土残塬区特色经果林地合理灌溉、科学施肥从而减小水养供需矛盾提供理论依据及对经果林生长、产量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