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余甘子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余甘子叶为研究对象,分离分析其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从而为揭示其药理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并为充分挖掘利用广西中草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余甘子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对余甘子叶进行系统成分预试验。用10倍量95%乙醇渗漉提取余甘子叶,减压回收溶剂得浸膏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回流提取,得到3个不同极性的提取部位。再利用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法、制备液相和重结晶法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测定(UV、IR、EI-MS、1H-NMR、13C-NMR)以及文献对照确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从余甘子叶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共分得5个化合物Ⅰ、Ⅱ、Ⅲ、Ⅳ、V。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β-胡萝卜苷(β-Carotene,Ⅱ),萹蓄苷(Avicularin,Ⅲ),山奈酚(Kaemferol,Ⅳ),槲皮素(Quercetin,V)。化合物Ⅲ,可能为首次从余甘子中分离获得的化合物,有待于进一步查阅资料证实。  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余甘子叶药理作用提供物质基础,为充分合理利用和深层次开发余甘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以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研究思路为基础,对南五味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进行研究,以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对陕西地区南五味子资源状况分析评价,以指导合理用药及为进
目的:①对隐丹参酮与制剂相关特性参数进行研究。②对隐丹参酮微乳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③对隐丹参酮微乳进行质量评价。④为研究高效稳定的隐丹参酮微乳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陕西省陇县八渡镇秦艽规范化种植基地的秦艽斑枯病病源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秦艽斑枯病的发病规律;并从农业措施、土壤处理、施肥处理、种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