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家根据经济规律和自然条件对我国糖业的区域布局调整,广西壮族自治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自1992/1993榨季以来,广西已经连续18个制糖期保持糖料蔗种植面积、产量以及产糖量位居全国第一位。蔗糖产业不仅成为广西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振兴广西地方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态势总体良好的背后,广西制糖业也面临与确保粮食安全、发展其他经济作物的“争地”矛盾;面临因农资价格、劳动力价格大幅度上升,农民种蔗比较效益和积极性下降的压力;面临糖价大幅波动、制糖企业综合利用水平低,必须加快产业升级的挑战。如何继续保持广西蔗糖产业的优势地位,有效解决产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已成为当前地方政府、学术界、糖业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在对广西制糖业基本概况探讨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蔗糖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蔗糖产业的市场结构总体上属于集中寡占型,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激烈。产品结构单一、差异化程度不显著,产业进入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高,整体市场高度竞争而缺乏规模效益;广西蔗糖产业的市场行为仍旧以价格竞争为主,产业内食糖市场价格呈周期性波动且波动幅度大,非价格行为如产品产异化行为等效果不明显,企业之间兼并、重组行为频繁,产业内集团化趋势加强;在市场绩效方面,尽管广西蔗糖产业的市场规模居全国之首,然而其资源配置状况却并不合理,产业利润率低,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尤其是近两年制糖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糖价波动剧烈,导致广西制糖企业的亏损数量、亏损额剧增。而通过对结构、行为、绩效三者关系的分析,笔者发现市场集中度对广西蔗糖产业的市场绩效影响最大,而规模经济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排序最低,说明企业的规模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而食糖联动价格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也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的观点。最后,笔者在对以上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据此提出了广西制糖业产业组织优化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