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分析运用3D打印技术辅助诊治Pilon骨折,探讨3D打印技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接诊的26例Pilon骨折患者,其中12例采用了3D打印技术,以3D打印技术获得实物模型,运用模型熟悉骨折类型、模拟手术、设计手术,再按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设为3D组;另14例则以常规的X线、CT加三维重建等影像学资料进行骨折分型、手术设计,再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通过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踝关节影像学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指标,对比分析3D打印技术在诊治Pilo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同条件下由同一组手术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3D组平均手术时间约165.65±24.58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约216.38±32.77min;3D组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50.83±42.22ml,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56.57±42.30ml。平均手术时间3D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3D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踝关节Burwell-Charnley Pilon骨折放射学比较:3D组解剖复位9例,复位可3例,复位差0例;对照组解剖复位5例,复位可6例,复位差3例。两组病例踝关节的解剖复位率分别为75%和35.72%,3D组解剖复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Baird jackson评分比较:术后一个月的踝关节评分,3D组优9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约为91.67%;对照组优5例、良3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约为57.14%。术后3个月踝踝关节评分,3D组优10例、良2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约为100%;对照组优5例、良4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约为64.29%。术后6个月踝关节评分,3D组优10例、良2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约为100%;对照组优5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约为71.43%。术后3次随访踝关节功能评分3D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进行数据统计。3D组:创面感染1例,皮肤坏死1例,骨折再移位0例;对照组:创面感染2例,皮肤坏死2例,骨折再移位1例。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35.72%。3D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lon骨折在创伤骨科诊治较为困难,在Pilon骨折的诊治中应用3D打印技术,术者术前可以借助实物模型模拟手术操作,熟悉手术过程;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早期并发症,加快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