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和经济作为人类社会的两维,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以合力的形式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生和经济任何一方的缺失抑或民与生经济互动的中断都会把人类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维度看,民生和经济同属于历史范畴,它们的存在不因民生和经济话语上的存在而存在,而是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人类的不存在而不存在,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客观存在”。一言以蔽之,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民生和经济。民生和经济贯穿于人类发展过程的始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民生经济互动、发展的历史。人类的存续和发展出现问题必然以民生经济问题凸显为前提,民生经济问题解决的好,人类社会就会发展的好,民生经济问题解决得不好,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人类历史上的历次社会动荡、社会形态转换的背后,都能找到民生经济的“问题”原因。人类一直面临着民生经济的困扰,也一直在探索民生经济难题的背后逻辑以及破解民生经济难题的“药方”。无论是充满思辨、理性的“西学”,还是主张中庸、民本的“中学”,民生和经济都是它们的“宠儿”,但又都始终找不到民生经济科学发展的有效依托和实现形式。马克思主义民生经济理论不仅从根本上终结了民生经济困境的历史难题,而且建构了民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找到了民生经济有序、协同、共生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可能,究其原因在于坚持群众的观点、人民的立场以及民本的逻辑。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立的,自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工人和贫民的利益计而上下求索。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年代,最大程度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价值追寻。中国共产党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经济理论,而且还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开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生经济理论,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经济理论的新贡献和新发展,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的重要理论指南。由于缺少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中国民生经济实践只能选择“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这期间有曲折、有反复,有潮涨、有潮落,有机遇、有挑战,有经验、也有教训。在历经均衡同步、滞后发展和重构再平衡三个阶段转换后,中国民生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是民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化,把中国民生经济实践推向了新的高度。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民生经济实践堪称典范。规避民生经济陷阱对正处于快速崛起中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虽然中国没有陷入民生高福利陷阱,也没有跌进民生缺失陷阱,但客观存在着民生福利赶超和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规避民生经济陷阱,中国有其自身的优势:第一,有马克思主义民生经济理论的科学指导,有对民生经济运行机理和机制的科学把握,有近七十年的民生经济实践经验和教训;第二,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现代化的民生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制度化、科学化、体系化的民生经济运行体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等等。我们既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又要发挥主动性,根据民生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动态的调整、改进和预防,使民生经济在规律的框架下有序运行。当前,中国正处于并将持续处于经济反哺民生阶段。重构民生经济再平衡,就技术和策略维度而言,可供实现的路径是多元的,但支撑民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不能缺位,而且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第一,进一步丰富民生经济伦理内核,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协调发展中推进民生改善和福祉增进;第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扎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释放民生保障和改善的所有制红利;第三,深化民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改善和优化民生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完善民生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第四,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的宏观调控机制,在强化政府破解民生经济难题的同时,发挥市场在民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