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的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家赴延动机考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zhang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包括丁玲、萧军、何其芳、卞之琳、艾青等在内的一批作家相继奔赴延安。作家的赴延之路,赴延之后的个人境遇以及其间的文学创作状况各不相同。本文意图通过对作家赴延之路的梳理,尤其是对其中典型作家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作家赴延的深层动机,展现那一批作家复杂而艰辛的心灵历程,并以此对赴延作家们到达延安之后尤其是整风运动后自身难以预料的命运作出部分解释。   第一章“寻路的人——他们为什么去延安”。本章分为“在顺势与曲折之间”,和“‘我’与‘我们’”两小节。在第一节中,通过对丁玲、陈学昭、萧军、艾青、周扬、艾思奇、范文澜等人赴延之路的梳理,展现出赴延作家个人背景与赴延动机的复杂性。众多赴延作家与延安之间的联结呈现出某种殊途同归的意味。第二节“我”与“我们”讨论了作家赴延动机中显示出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一些作家的赴延动机中鲜明存在着个体希望融入某个集体的意愿,或是寻求皈依,或是意欲使个体言说成为总体言说,如丁玲、周扬等人。同时,也有部分作家的赴延动机中并无个体趋向群体的内容,他们保有相对独立的写作立场,如卞之琳、沙汀、萧军等人。   第二章“构建延安”,主要讨论了作家将“延安”作为一个可供阐释的文本客体,在赴延之前或者初至延安时,以文字赋予延安精神意义。这个构建精神延安的过程,是作家奔赴延安的必经之路。第一节“精神延安”,在这一节中,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知识分子对苏联共产主义发生向往以及最终幻灭的过程为参照,可以发现三四十年代中西知识分子对这种社会理想产生热情的原因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这也为探寻赴延作家的动机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时代背景。第二节“作家身份的扬与抑”中,分析了一些赴延作家动机中包含的“为创作”的因素,如丁玲、陈学昭、艾青、沙汀等人,而萧军则是准备放弃写作,为直接参与抗战而去往延安,何其芳则是在赴延之前,便出现贬抑文学的价值,贬抑自身作家身份的倾向。   第三章“激情的归宿——知识分子与革命”。第一节“激情下的脆弱”主要讨论了赴延作家动机中存在的向某种信仰、某个集体皈依与寻求力量,而这种倾向很难不与知识分子独立理性的思考立场发生冲突。赴延作家改变自己的道路,不像前一代知识分子遭受那样深刻长久的精神上的痛苦,他们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一种向新向上的激情。第二节“知识分子与革命”主要是以作家赴延之后的个人境遇和作家写作的转变来反观作家最初的赴延动机,并以此论述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关系。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The exact measurement of the fill level is the key and basic problem for automatic control and optimized operation of the coal pulverizing system. Because the b
1979年复刊的《剧本》,是中国当代戏剧文学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专注于戏剧文学剧本的刊物,其中又以刊登话剧作品为主。1979年-1989年是话剧发展的黄金年代,许多话剧作品应运而
介绍进口RRCA445-HS型精轧机机芯动密封的结构和密封原理,研制出一种满足RRCA445-HS型精轧机机芯密封要求的动密封,实现了该动密封的国产化。该动密封以40Cr为密封材料,为提
本文将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当代作家让-玛丽·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作为研究对象,把波希米亚精神作为切入点,采用主题研究的方法
介绍了炭素材料高温抗氧化防护方法,以涂层法抗氧化为主要方向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protect
人力资源作为医院管理发展的关键与核心,直接关系到医院运行发展,伴随着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现阶段医院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亟须解
期刊
为研究酚类物质在卷烟主流烟气气溶胶中的粒径分布,采用单通道吸烟机-电子低压撞击器(ELPI),通过12级聚酯薄膜捕集烟气气溶胶粒相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测定了1
两汉时期的文字是我国文字发展史上十分关键的一个时期,它上承秦代,下启魏晋,发展完成隶变,进入今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两汉时期墨蹟的遗存主要是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