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岷江发源于岷山,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岷江上游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2个自然地理区域的过渡地带,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重要的生态经济功能。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的干扰,特别是长期大规模的采伐,使该地区的森林严重退化,并已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经济后果。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生态恢复,本研究运用植物群落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和人工恢复形成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了群落的组成、结构、物种多样性,探讨了自然恢复群落和人工恢复群落的差异和效果。这些研究将丰富该地区植被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岷江上游退化山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群落的垂直层次分化明显,结构简单,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混交林的平均密度最大,为2690株/hm~2,华山松林平均胸径和郁闭度最大,其值分别为10.39cm和73%,而油松林郁闭度最小,为0.65。油松林灌木层的平均高度、平均密度、平均盖度最大,华山松林灌木层平均高度、平均密度、平均盖度值均为最小。混交林草本层平均密度最大,油松林草本层盖度最大。对人工林群落和次生灌丛群落的层次结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郁闭度与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盖度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灌木盖度与草本盖度也呈负相关关系。乔木层盖度对林下灌木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灌木层盖度与对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辽东栎-川榛灌丛灌木层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辽东栎-川榛灌丛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差的大沟沟口,上层灌丛的存在可能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为草本层提供良好的生长小环境,所以辽东栎-川榛灌丛灌木层与草本层多样性呈正相关。三种人工林样方中出现的物种数差异较大,油松林灌木层中出现了70种,草本层出现了67种;华山松林灌木层出现了41种,草本层出现了38种;混交林灌木层中出现了58种,在草本层中出现了65种。通过比较油松林下出现的物种数最多,混交林次之,而华山松群落中出现的物种数最少。通过对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分析也可以得出与此相一致的结论。次生灌丛群落物种较丰富,物种多样性比较高,三种次生灌丛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的大致规律是:辽东栎-川榛灌丛>华西箭竹灌丛>杜鹃灌丛。三种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层次的变化较复杂,三个坡向的油松林多样性指数都为灌木层>草本层;在北坡,华山松林多样性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在南坡,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在三个坡向的混交林中,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辽东栎-川榛灌丛和华两箭竹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草本层,但杜鹃灌丛群落表现的规律是草本层>灌木层。在海拔和坡度相似的情况下,坡向对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大,从总体而言,阴坡群落的结构指数比阳坡大,多样性指数也比阳坡高。这是因为阳坡蒸发量大,温度高,有机质积累少;阴坡蒸发量小,土壤较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