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光辉霉素(MithramycinA,MIT)对体外低分化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腺癌细胞,配制不同浓度的含药培养基(MIT浓度分别为0μmol/L、0.15μmol/L、0.3μmol/L、0.6μmol/L、1.2μmol/L、1.8μmol/L)。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干预后细胞的生长状态。用CellCountingKit-8(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对细胞凋亡程度的影响;用细胞划痕法检测药物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MIT干预胃癌细胞24h后,提取细胞内总的RNA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定量分析Sp1和Hpa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1.MIT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癌细胞3-4小时后可贴壁,8-12小时后完全贴壁,12-24小时出现分裂增殖,细胞间相互连接,成片生长。空白组细胞生长活跃,形态饱满,胞质丰富,细胞间连接处形成亮线,药物干预组细胞形态变化,细胞皱缩,胞质内可见凋亡小体,细胞间连接不紧密,可见变性或坏死漂浮细胞。2.MIT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CCK8结果示:0μmol/L、0.15μmol/L、0.3μmol/L、0.6μmol/LMIT干预胃癌细胞24h后,不同浓度组增殖抑制率为1.7±0.015%、7.1±0.044%、28.9±0.072%、45.4±0.032%;干预48小时后,不同浓度组增殖抑制率对应为3.3±0.029%、13.5±0.006%、47.5±0.030%、68.8±0.038%,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6μmol/L、1.2μmol/L、1.8μmol/LMIT作用后,不同组间胃癌细胞增殖抑制率无差异(P>0.05);那么,MIT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明显增强。3.MIT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不同浓度药物处理胃癌BGC-823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的增加与药物浓度梯度有关,各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1±0.985%、13.5±0.777%、21.5±0.874%、27.5±0.964%,各个浓度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MIT对胃癌BGC823细胞迁移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药物作用细胞24h后,各组迁移率分别为12.9±0.02%、8.8±0.008%、4.0±0.013%、2.1±0.004%,药物作用48h后,各组迁移率分别为19.8±0.004%14.1±0.004%8.3±0.013%2.8±0.01%,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胃癌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减弱,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胃癌细胞的迁移作用增强(p<0.05)。5.MIT对Sp1、HpamRNA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Hpa和Sp1基因在胃癌细胞内表达变化;MIT可降低细胞中两者的表达量,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表达量的减少愈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及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0.6umol/L、1.2umol/L、1.8umol/L干预后,两者基因表达量统计学均无差异。采用双变量直线相关性分析,表明Hpa和Sp1mRNA表达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898,P<0.05)。结论:1.光辉霉素能够有效地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胃癌细胞凋亡,起到抗胃癌的作用。2.光辉霉素能够下调细胞内Sp1和HpamRNA的表达,且两者表达高度正相关,提示Hpa是Sp1的下游产物。3.光辉霉素作用于胃癌细胞后,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均发生变化,提示Sp1可能是多条信号通路的交叉点,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有效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