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田水是与油、气所生成、运移、聚集、保存以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有联系的地下水。柴达木盆地自5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规模大面积盐矿勘查工作。但是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钾硼锂碘油田水工作程度低,以往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为油气勘探和第四系盐类矿产普查工作,而基本上未对第三系油田水作专项地质调查,仅在进行油气勘探时作为一种判断油气富集条件而作了一些地层水(油田水)的矿化度及K+Na、Ca、Mg、Cl、SO4及少部分I及B2O3、Li的分析测试。
本文的研究区域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拗陷区茫崖拗陷亚区,主体属柴达木盆地地层分区,构造单元属大地构造的三级构造单元,依据地台构造发展过程的内部差异性,表层构造的形态、基底性质、各地区的构造特征,结合新生代盆地内部的隆起及沉降特征,可分出三个亚三级单元及二个四级单元,主要以氯化钾(固、液)、天青石、芒硝、硼矿、锂矿等盐类矿产和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矿产为主,第三系外生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锶、石膏、芒硝、硼矿、钾镁盐、锂、碘等矿,也是盐类资源的主要赋矿层位。第四系主要以石盐矿产规模最大。同时,盆地内大量钻孔资料表明,第四系地层中地下水主要赋存于300m深处以上的中、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及全新统的山前冲洪积扇中。第三系油田水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部,东部哑巴尔、达布逊构造及北部的马海、南八仙等构造上。在基岩山区,阳离子以钠为主,一般为HCO3-Na.Mg或HCO3-Na.Ca.型水为主。盆地区,以盐卤水为主,地下水流动缓慢,以蒸发作用为地下水主要排泄方式。
综合构造背景、气象水文及地质作用多方面因素,油田水大含水层的形成与气象、水文有直接关系;燕山运动基础上的喜玛拉雅运动及其形成的构造,不但给油田水大含水层的形成提供了空间,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其之后的构造运动则为头田水的赋存提供了有利空间;昆仑山等外围山区的抬升,在剥蚀作用和风化作用下为油田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成岩作用过程中的成岩孔隙同样为油田水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有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