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探讨其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并探讨不同部位骨密度差异分析。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筛查骨质疏松症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并有助于确定治疗策略并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进展。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171例,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且入院1周内均完善全身骨密度测定。根据骨密度的T值分为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组(A组)、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骨量低下组(B组)、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骨质疏松组(C组)。其余根据研究需要分组。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对一般情况及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骨质疏松组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合并骨量低下组和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组。在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方面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相关资料的比较:Hcy、TC、ALP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cy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骨质疏松组Hcy水平最高,随着骨密度的降低Hcy水平逐渐升高。三组间其他临床指标SBP、DBP、AST、ALT、BUN、Cr、UA、TG、HDL-C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TC、UA、ALP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Hcy水平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危险因素。(4)不同部位骨密度相关性:年龄、体重、身高、UA、Hcy、TC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重、Hcy均为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因素。(5)绝经后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值均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的比较无差异(P>0.05);绝经后女性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男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与不同年龄段的关系:男性不同年龄组段比较腰椎Total、股骨颈、髋部、前臂1/3处BMD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组内比较腰椎、股骨颈、髋部、前臂1/3处不同部位BMD T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与年龄段的关系:不同年龄段组间比较腰椎Total、股骨颈、髋部、前臂1/3处BMD T值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60岁~、70岁~年龄组内比较腰椎、股骨颈、髋部、前臂1/3处BMD T值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80岁~年龄组内:腰椎与股骨颈、髋部组比较BMD 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1/3与股骨颈、髋部组比较BMD 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cy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2.年龄、Hcy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因素。3.绝经后女性相比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女性腰椎、股骨颈、前臂1/3部的骨密度更容易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