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听诊法确定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临床应用。 方法: 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20名拟择期全麻下行骨科、妇科、乳腺、普外科手术患者,18-6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Ⅱ级,术中体位平卧位,术前无咽喉部不适、咳痰、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无吸烟史,无心肺疾患和肝肾功能异常。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验法组(M组)和听诊法组(T组),每组各60例。麻醉前依据患者性别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导管(导管内径:男性7.5mm,女性7.0mm),两组气管导管套囊处都均匀涂抹利多卡因乳膏。麻醉常规诱导,依次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1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3μg/kg、依托咪酯脂肪乳0.3mg/kg,在直视喉镜下经口插入气管导管,所有患者插管均1次成功。设置呼吸参数呼吸频率(RR)12次/min,吸呼比为1:2,潮气量(VT)为8-10ml/kg,氧浓度(FiO2)为100%,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为35-42mmHg。听诊法组(T组)用10ml注射器先给套囊注入适量空气,凭手捏感受其程度(比鼻尖软比嘴唇硬),机控模式通气下,将听诊器置于甲状软骨旁听诊是否存在漏气声。若未闻及漏气声即以每次1ml缓慢抽气,当能听到漏气声时再向套囊内以每次0.5ml缓慢充气,充至刚好不能听到漏气声为止。若漏气声存在即以每次1ml缓慢注气,当漏气声消失再从套囊内以每次0.5ml缓慢抽气,当漏气声再次出现时再向套囊内注入0.5ml气体达到漏气声出现的临界点。经验法组(M组)由不同麻醉医生凭经验手捏感受外套囊充盈程度(比鼻尖软,比嘴唇硬)给气管套囊充气,当两组均确定合适套囊压力后,将一次性换能器快速校零与外套囊充气端连接并测压,并记录压力值。术后24h对患者进行访视,记录患者咽痛、咳嗽、咳痰、声音嘶哑情况。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118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M组58例,T组60例,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听诊法组(T组)所测套囊压力为(12.2±5.8)mmHg,经验法组(M组)所测套囊压力为(35.4±21.2)mmHg,两组完成气管插管后进行比较,听诊法组(T组)气管导管气囊的压力值明显低于经验手捏法组(M组)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值(p<0.05); 3.听诊法组(T组)术后24小时并发症的发生率咽痛21.6%、咳嗽13.3%、咳痰28.3%、声音嘶哑28.3%,经验法组(M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咽痛39.7%、咳嗽25.9%、咳痰46.6%、声音嘶哑51.7%,听诊法组(T组)术后24小时咽痛、咳痰和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低于经验法组(M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听诊法确定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获得“最佳”套囊压力,术后并发症(咽喉痛、咳痰、声音嘶哑)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