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是在理念倡导还是政策制定上都有重大变革。首先,“以人为本”理念,倡导学生从灌输知识的“容器”转变为能动的个体。其次,课程权力的进一步下放,教师有了自己发挥的空间,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这些变革都为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描绘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是课程的直接执行者,因此他们是否具备将这些课程方案执行到底的能力是课程改革有效达成的关键。但在一线教学实践中,一方面,从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的角度来看,课改的效果仍然不甚理想,乏味、单一、缺乏主动性的灌输式课堂教学现状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一线教师由于区域间学生基础、当地教学条件、上级部门提供的参训机会等因素,欠缺甚至缺乏提高课程执行力的条件;再者,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而言,面对“以德为本”的教育主旋律,其课程执行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课学科目标的达成。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首先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构成进行分析:教师的课程执行活动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且蕴含着众多关联因素的系统工程。因而,对教师课程执行力内容的构建不能只满足于孤立地针对某个环节对执行力的要求,而应致力于从系统的角度综合地分析教师在课程执行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因此,本文将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基本构成主要划分为五个要素:课程理解能力、教材再开发能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以及学科课程评价能力。以上这五种能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对教师完成教育中心任务发挥整合作用。其次,本文通过访谈、实地观察、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南沙区、番禺区公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课程执行力现状进行了解,从现状中分析、归纳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因素有内外两大方面。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学科教育价值认同感、教师惯习、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师课程的创生能力都是影响教师课程执行力强弱的内部因素。而校长的课程领导、学校课程文化氛围、学生的能动配合则是影响教师课程执行力强弱的外部因素。通过深入了解,笔者发现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执行力现存问题主要有: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意识不强、学校对课程研究的氛围并不浓厚,更重要的是一线教师科研能力与可投入科研的时间相对欠缺。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分别从教师自身、学校内部环境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三方面提出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课程执行力的策略。作为教师自身,一是强化课程执行信念,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二是做到与时俱进,拓宽知识视野,使自身拥有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三是自觉提升专业素养,开展与课程执行力因素相关的科学研究;四是适时开展课程实施反思;五是发挥教师的集体力量引导和帮助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六是积极参与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全面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学校内部方面,首先应该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其次,应重视学校领导角色的发挥,营造良好的课程组织氛围;第三,应营造创设开放的学校课程文化氛围;最后学校在积极推进校本研究的发展的同时,积极主动获得外部促进者的支持,为充盈课程资源添砖加瓦。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其制定及颁布的教育教学政策文本必将对对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升有着风向标式的指引作用。因此,一方面,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以国家课程标准为蓝本,因地制宜地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地方版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对课程执行的主体——教师给予最大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然后,应该加强课程政策宣传,增进教师课程理解意识与能力;再者,应尊重教师,突出其在课程执行中的主体地位;最后,应落实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区域和学校教育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