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金融理论一般研究金融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的问题,而对于市场出现资产供求不均衡的特殊阶段的研究相对匮乏。流动性黑洞是指金融资产流动性骤然消失的现象,其发生时会导致资本市场无法发挥正常的定价及交易功能,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而纵观历史,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频频发生,对流动性黑洞进行研究对理解金融市场运行有重大意义。本文综合运用金融经济学研究方法、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以及公司金融学等金融知识,并使用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截面回归模型、对照组研究方法、事件分析法等计量方法,采用了国泰安csmar数据库、Wind金融终端数据库等数据库,以及Stata、Matlab及Eviews等数学计量软件,对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黑洞影响因素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1)归纳总结了流动性及流动性黑洞的内涵及外在表现的研究,总结了过往文献对于流动性黑洞形成机制的探讨及大量影响流动性黑洞的因素。在现有文献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2)定性讨论了流动性黑洞的内涵,给出了流动性黑洞的明确定义,借鉴市场崩盘模型得出了流动性黑洞的二元测度模型,并以此测度了中国股票市场,对其流动性黑洞的表现特征进行讨论。(3)考察信息不对称对流动性黑洞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框架下建立了流动性黑洞的形成模型。以投资者结构为出发点,并利用中国股市面板数据研究信息不对称对流动性黑洞的影响,进而研究我国市场典型知情交易者——投资基金行为对流动性黑洞产生的影响。(4)考察直接摩擦对流动性黑洞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直接摩擦的HS模型并利用事件研究实证方法研究直接摩擦变化对流动性黑洞的影响。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创新性研究:(1)在深入探讨证券市场流动性黑洞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定义了流动性黑洞的概念。基于此前对于流动性的研究,从流动性黑洞的概念出发,借鉴关于市场崩盘的测度模型,提出了流动性黑洞的二元测度模型。(2)研究信息不对称对流动性黑洞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框架下推导了流动性黑洞的形成模型,指出在信息不对称较高时,不知情交易者倾向于根据价格变化改变对市场的预期,从而出现集体的买入或抛售,这是导致流动性黑洞出现的重要因素;采用中国面板数据以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结论。(3)研究直接摩擦对流动性黑洞的影响,提出了考虑直接摩擦的hs模型,研究表明,直接摩擦会增加流动性黑洞发生的可能性和提升流动性黑洞发生的幅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以印花税变动为研究对象,实证表明直接摩擦提升会提高流动性黑洞的发生频率,与理论模型相符合。全文研究结论总结如下:本文重点研究了流动性黑洞的定义、测度指标构建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1)流动性黑洞的定义是金融市场流动性在短时间内骤然消失。参考关于市场崩盘的测度方式,得到了流动性黑洞的二元测度指标。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黑洞具有流动性水平骤然下降、价格非对称不连续变化和集聚性三大表现特征,和此前对于流动性黑洞的现象表现的描述一致,证明了该二元测度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2)影响流动性黑洞的因素很多,包括投资者同质化、机构投资者投资策略、资金约束、交易机制、泡沫破灭及金融市场摩擦,而流动性黑洞作为一种金融市场失灵现象,金融市场摩擦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其对流动性黑洞的影响可以从信息不对称和直接摩擦两方面进行分析。(3)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不知情交易者倾向于因资产价格变化改变预期造成了流动性黑洞的发生,不知情交易者比例越高,市场出现流动性黑洞的可能性越高。对基金的研究表明,基金重仓股发生流动性黑洞的可能性较小,表明在我国,基金公司作为知情交易者,在股票市场中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4)直接摩擦对流动性黑洞具有影响,理论和实证均表明直接摩擦变大时流动性黑洞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的幅度会更大。本文研究从理论上讲,完善了对流动性黑洞定义、测度及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中国股票市场。从实践上讲,无论对监管层和投资者,都可以加深对股票市场理解,防范流动性黑洞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