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初探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内陆城市,徐州向近代城市的转变,与天津、上海、南京作为殖民港口城市在殖民势力影响下直接而突然地受到西方影响不同,是在宗教的逐渐渗透和交通运输带动的缓慢作用下,逐渐完成近代化的,具有其内陆城市的特殊性。   徐州现存为数不多的近代建筑在城市的持续发展中已经岌岌可危,对其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当前迫切的现实需要。这就需要各个角度的详尽资料作为支撑,从而全面展示城市与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文章以徐州市中心城区1948年建成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对现存建筑的调研分析,详细梳理了徐州近代城市和建筑发展历程,并从建筑与城市两方面阐述了徐州近代历史保护的价值。   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两大部分:   其一,结合对现存建筑的调研分析,详细梳理徐州中心城区近代城市与建筑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对城市影响的角度,参照历史地图、历史照片、历史档案,尽可能全面地展示城市历史发展的画卷。并在城市与建筑发展的叙述中穿插入现存建筑的介绍,使得现存建筑成为历史画卷中镶嵌的宝石,而不是零散的珍宝。   其二,论述关于徐州近代城市与建筑保护的几点思考。围绕历史保护的主题,分析城市建筑稀少的原因,记述徐州历史保护的历程与现状,并讨论徐州近代城市与建筑的保护价值。保护价值的剖析分为城市与建筑两个方面,解读现存城市格局与街道蕴含的历史信息,并重点诠释近代建筑的风格与细部特征。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两方面。理论的一面,本文系统展示了徐州城市与建筑的发展历史,为将来深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大背景。现实的一面,通过调研和背景资料的挖掘,为亟待保护的城市与建筑的价值评价提供了参考资料。
其他文献
传统村落是中华传统文化载体,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建设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村落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追求自
重庆市自直辖后飞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为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重庆市的住区建设不断快速发展。住区的建设不但包括新居住区的兴建,也包括旧居住区的更新改
在城市地段层面上,道路、街区、界面这三者构成了物质空间形态的关键性元素。三种元素有规律的交叠并渗透。其中,道路的作用具有主导性。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道路的变化反映
地铁车站内乘客的活动路线称为流线,而流线的组织与设计合理与否,对提高整个车站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至关重要。武汉地铁中南路站是2号线与4号线的换乘站,采用同台单向换乘
在民主自治为特征的现代城市兴起和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居民的利益及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我国《物权法》的生效也表明了政府对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已经从经济发展优先转
历史街区足中国历史上多年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数代的繁荣,在城市中有着久远的历史影响。作为传统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街区的主要作用是联系城市内部各要素成为有机
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图像的时代,视觉消费的冲击让当代建筑动荡不安。一方面,表现为不断通过转借别的思想理论到建筑中来为新而新;另一方面,背离建筑的物质性,从视觉构图出发,花样翻
随着城市经济以及建设的发展,城市中心区特别是一些老城区的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高层商务办公建筑作为解决用地紧张的重要形式大量出现:一方面其对原有城市肌理、城市空间环境
论文以对京西地区传统聚落的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当地的自然、经济以及社会文化为背景,运用“空间结构理论”,从自然生态环境、物质空间结构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对京西地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半导体作为新型的节能光源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对象。本文基于中国“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框架和战略,对于半导体照明在居住建筑室内的应用进行了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