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香露兜为特色热带园艺作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经济价值高,市场潜力大。我国香露兜为境外引进作物,由于资源创新研究工作开展偏少,存在资源性状特征不清、品质鉴定技术缺乏、产品加工粗放等问题,制约了创新利用和新产品开发,影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香露兜资源鉴定评价研究为基础,开展了生理性状评价、主要香气品质鉴定和产品加工工艺研发,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以香露兜和大叶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露兜为特色热带园艺作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经济价值高,市场潜力大。我国香露兜为境外引进作物,由于资源创新研究工作开展偏少,存在资源性状特征不清、品质鉴定技术缺乏、产品加工粗放等问题,制约了创新利用和新产品开发,影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香露兜资源鉴定评价研究为基础,开展了生理性状评价、主要香气品质鉴定和产品加工工艺研发,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以香露兜和大叶露兜2种资源为材料,利用Li-6400光合测定技术,对其植株光合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香露兜资源光合日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在13:00时左右,香露兜较大叶露兜具有蒸腾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高等特点,表现出较大叶露兜更好的生态适应性;(2)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建立了香露兜挥发性成分及关键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定量鉴定方法,鉴定出香露兜鲜叶含2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为(680±0.01)μg/g,叶绿醇含量为(140±0.02)μg/g,角鲨烯含量为(260±0.01)μg/g;(3)对不同溶剂和提取方法影响香露兜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萃取辅助无水乙醇提取效果最佳,能最大限度保留香露兜提取物挥发性成分丰富度及其含量,且2-AP、叶绿醇和角鲨烯等成分含量最高;(4)对香露兜不同叶位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表明倒1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3-甲基-2(5H)-呋喃酮、棕榈酸乙酯和甲酸庚酯,倒2、3和4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叶绿醇、2-丁基-1-辛醇、3-甲基-2(5H)-呋喃酮、2-AP、2,3-二氢苯并呋喃、新植二烯、角鲨烯和2,4-二叔丁基酚,倒5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AP、2,3-二氢苯并呋喃和角鲨烯;倒6、7、8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角鲨烯、2-AP和羟基丙酮。因此,倒5、6、7、8叶位为最佳采摘叶位;(5)比较了真空冷冻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烘干和阴干等5种加工方式对香露兜粉风味品质的影响,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加工的香露兜粉能最大程度保留其挥发性成分,风味品质最佳;(6)研发了香露兜粉和香露兜酊剂加工工艺,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工艺预冻温度-30℃、预冻时间3.6 h和加热板温度64℃中试生产的香露兜粉品质最优;提取工艺料液比0.84 g/m L、酒精浓度88%和浸泡时间6 d获得的香露兜酊剂品质最佳。通过以上研究,为香露兜适宜性种植、品质鉴定、产品加工技术提供了品种、数据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在引言中介绍了第五元素场(quintessence)和大尺度洛伦兹破缺模型的研究背景和现状。第二章介绍了第五元素场模型,并且解释了第五元素场可以使宇宙产生加速膨胀。第三章介绍了Brans-Dicke理论,并且解释了在第五元素场中引入非最小Brans-Dicke耦合的意义。第四章介绍了大尺度洛伦兹破缺模型,并定义了考虑大尺度洛伦兹破缺效应后的有效宇宙学常数。第五章给出了有效宇宙学常数的演化,并且将非
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盐亭万安小流域和青藏高原东北缘若尔盖草原为研究区,分别以耕地和草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水力学参数的传递函数研究,以便为研究区土壤水力学参数的获取提供简便可行的实用方法和工具,从而解决土壤水力学参数获取难的问题。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统计学原理,在两个研究区采集96组样本,通过室内试验法测得容重Bd、有机质含量Om、土壤机械组成(砂粒含量Sand、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休戚与共。森林生态系统蕴含着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退化,资源枯竭、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温室效应、物种濒危等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与绿色发展。森林生态系统一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就是涵养
隧道洞口段边坡失稳与衬砌结构破坏是最为常见的失稳问题。本文基于浅埋偏压洞口段隧道在历次大地震中震害资料,以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偏压角度为30°的浅埋偏压洞口段隧道动力响应特征及衬砌的震害特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地震激励下隧道衬砌的受力特征及隧道衬砌结构损伤特性等。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在地震作用下的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的损伤特征的分析统计,得出在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段的损伤主要为:洞口
目前,随着我国地下空间和道路的大量建设,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浅埋隧道,这类工程普遍具有埋深浅和围岩等级差的特点。地震观测发现,实际发生的地震存在震级从小到大“逐渐增强”的情况,即以“地震序列”的形式产生。大量学术研究和工程震害实例表明,浅埋软岩隧道工程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差,其地震动力响应与输入地震波的频谱特性紧密相关。从试验的经济成本和可实施难易程度出发,振动台模型试验目前仍然是研究隧道及其他地下工程抗
与传统的工程措施相比,在边坡加固、水土流失防治中使用植被,不仅绿色环保,而且低投入、易养护,因此目前植物措施广泛应用于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中。为进一步揭示植物根系固土的力学作用,选取西南山区两种常见乔木柳杉和杉木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对现场根系的挖掘和测量、单根室内拉伸试验、根土复合体三轴试验,得到了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抗拉特性,以及其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并且考虑到根土界面间的摩擦作用,进一
坡耕地上的地表起伏是降雨和人为耕作以及管理共同形成的一种微地形。由于微地形凹凸分布的随机不均匀性,导致其侵蚀变化过程更加复杂多变,增加了人们对侵蚀过程的理解难度。为了深入理解地表起伏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本文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近景摄影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土壤侵蚀学理念,研究了相同降雨历时下,单凸起、单凹陷两种单式起伏和凹凸相连、凹凸相间两种复式起伏以及对照组5种微地形措施分别在60、90、12
偏压隧道是由于不对称岩层地质的存在,造成隧道结构两侧受到不对称荷载,在地震作用下,偏压隧道结构较常规隧道更容易遭到破坏。不同工况下的偏压隧道震害严重程度也不相同。对此,本文基于不同坡比工况下,结合偏压隧道的震害调研,振动台模型试验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不同坡比偏压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抗减震措施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偏压隧道震害调研结果显示,偏压隧道震害特征主要表现
图可以用来描绘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电商和社交网络等领域。随着领域发展与图的大量积累,人们在图的管理与分析,尤其是子图匹配问题上,进行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子图匹配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OLAP场景中生物学蛋白质交互网络的分析与比较;OLTP场景中风控管理对风险交易的实时预警等。子图匹配问题是指给定一个查询图与数据图,找出数据图中所有查询图的同构子图。近年来,随着图数据的规模日益
微观晶体结构和分子运动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材料宏观性能相关结构机理的理解。本文将综合使用核磁共振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多种分析方法,围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MAPb Cl3和FAPb I3钙钛矿材料分别开展甲胺(MA)阳离子分子运动的固体氘核磁共振研究和离子掺杂诱导结构与材料性能的研究。(1)利用固体氘核磁共振技术探究了MAPb Cl3钙钛矿材料正交相、四方相和立方相晶体结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