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明遗民群体生存方式及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chend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产生于明末清初特殊历史时段下,江南地区的遗民群体为总体研究对象。将他们置于当时正经历着动荡变革、秩序重建、文化重生新阶段的历史大背景之下,从其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的多样性;群体组成、个人行事的复杂性等角度入手,探寻遗民士人们在这一系列独特行为表象背后所蕴藏的易代心态与思想文化意识特征。同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思潮等外部因素,对易代以后遗民们独特的生存方式及其相关问题做一番探究、总结工作。遗民作为特殊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群体,其群体性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这其中,他们于易代以后在生存方式上所发生的普遍变革,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考察这种变革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既包含有外部政治环境变化的客观影响,同时也是遗民个人自主选择的结果,而遗民们所共同隶属的士人身份特征,也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此问题综合深入地分析,我们便能够对遗民这一产生于特殊历史阶段中的特殊群体有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与认识。江南作为易代以后遗民士人最为集中也最为活跃的地区,在遗民史研究中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这里将其作为本文考察重点区域,以期能够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对该问题有一个全面、总体地分析。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四章、余论和总结这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前代遗民研究的发展状况、本研究所要使用到的主要资料;正文一、二两章立足于梳理与遗民研究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问题,并简单介绍了全国范围特别是江南地区遗民总体分布情况;三、四两章则是围绕着遗民生存方式这一论文核心话题展开。第三章从总体上介绍了易代以后明遗民的生存状态及其思想心态。第四章则继续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分述遗民在易代以后所采用的种种具体生存行为和方法,并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对这些具体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或解释。余论和总结则是对全文所涉及内容进行最后论述、归纳的部分。
其他文献
1950~1951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全国性运动。土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运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民众动员策略技术。本文以上海近郊为中心,围绕土改动员主体和客
总督群体是明清时期特有的具有承上制下作用,集地方司法、行政、军事、监察、教化等权力为一身的官僚群体。本文在广泛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史料学、文献学、计量学的方
清中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华北地区向东北移入了大量人口,他们成为近代东北开发的主要力量,为东北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不但改变了自身的生命轨迹,也改变了东北社会发
对交叉杆式自导向转向架在日本通勤车上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导向转向架一系悬挂水平定位刚度降为普通转向架对应刚度一半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同样水平的车辆
该文的研究主旨:借鉴社会学、法律学和法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成果,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厘清上海律师起源与演变的复杂过程,评价上海
汉时期兴起于西北边郡的地方势力对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东汉,西北边郡的地方势力经历了产生、发展以及兴盛三个阶段,本文试图对西北边郡的地方势力如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