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各类颈部囊性病变的CT表现,评估多排螺旋CT对颈部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在颈部囊性病变的诊断中作出具有倾向性的进一步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5年3月66例颈部囊性病变患者,男38例,女28例,年龄3~77岁,平均37岁。66名患者均经颈部CT检查,可获得CT连续图像。其中甲状舌管囊肿6例,淋巴管瘤14例,腱鞘囊肿2例,淋巴上皮囊肿18例,鳃裂囊肿14例,会厌囊肿6例,表皮样囊肿6例。通过对颈部囊性病变年龄、性别、侧别、病种构成比、形态、大小、囊腔CT值、囊壁强化、分隔等CT表现方面对各类疾病进行对比分析,主要采用χ2和Fisher检验,囊内CT值对比采用方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部囊性病变主要包括甲状舌管囊肿、淋巴管瘤、淋巴上皮囊肿、鳃裂囊肿、会厌囊肿、表皮样囊肿、腱鞘囊肿。甲状舌管囊肿主要位于颈部中线区,甲状软骨水平;形态上多见于椭圆形;最大径多数小于3cm,个别病例位于甲状舌管膜水平,可向后突入会厌前间隙;囊内CT值较低,与淋巴上皮囊肿、会厌囊肿的囊内CT值有统计学差异;囊壁一般不强化,当伴有感染时,可轻度强化;未见分隔。淋巴管瘤多位于咽旁间隙,多与胸锁乳突肌、颈阔肌存在相邻关系,并可见部分病变包绕颈内动脉;多以圆形或类圆形多见;最大径多大于3cm;囊内CT值约为20-30HU,与淋巴上皮囊肿和会厌囊肿囊内CT值有统计学差异;囊壁多有强化,程度不等;部分病例可见分隔。淋巴上皮囊肿以椭圆形多见;直径多大于3cm,形态较大;囊内成分CT值在颈部囊性病变中偏高,除鳃裂囊肿外,与其他四类病在统计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增强扫描囊壁多见边缘强化;无分隔,呈单囊、单房;多发生在胸锁乳突肌周围,并以内侧居多,相应部位胸锁乳突肌受压;鳃裂囊肿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或内侧略偏前,前外侧是颌下腺,内侧是颈动脉鞘;形态上椭圆形多见;最大径上本组病例未见明显差异,大小均有;囊内CT值与其他病变统计学无差异,仅与会厌囊肿囊内CT值与统计学差异(p<0.05);囊壁多有强化,无分隔。会厌囊肿位置具有特异性,位于会厌前间隙、会厌舌面;以圆形多见,直径>3cm,囊内CT值均值偏低,增强扫描囊壁均未见强化,少数有分隔。表皮样囊肿可见于多个部位,本组病例中多位于颌下,形态多不规则,可多发或呈多囊状,每个囊的最大径多小于3cm,囊内CT值较均匀,囊壁增强后均有强化,本组病例中表皮样囊肿与胸锁乳突肌无相邻关系。结论:(1)形态较大的、位于胸锁乳突肌旁的囊性病变多见于淋巴管瘤和淋巴上皮囊肿,其中CT值偏高、无分隔的多见于淋巴上皮囊肿,沿着颈部间隙生长的多见于淋巴管瘤;(2)好发于中线区的囊性病变,与舌骨关系密切的多见于甲状舌管囊肿,位于会厌舌面或上颈部会厌前间隙的多见于会厌囊肿,形态、囊壁强化程度在二者的鉴别中有意义;(3)无固定发病部位、囊内CT值不均匀、可有分隔、多囊、囊壁及分隔有强化的囊性病变,多见于表皮样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