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ER定点突变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特定的DNA重复序列及与之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构成。端粒长度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能利用自身RNA模板合成端粒片段的端粒酶可以弥补复制时造成的片段缺失。在端粒功能调控中,还需一类结合蛋白的参与。端粒结合蛋白是特异结合在端粒不同位点并参与端粒各种功能的一类蛋白质的总称。端粒与端粒结合蛋白相互作用,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并克服由于DNA末端的复制缺陷造成的染色体末端缩短,保证了染色体的完整性。由于端粒酶合成端粒DNA并稳定染色体结构,在端粒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定点突变端粒酶近模板序列的位点,可能对端粒酶的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对于肿瘤治疗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文通过克隆人端粒酶RNA(human telomerase RNA,hTER)基因,采用重叠延伸PCR法(overlap extellSion PCR,OE-PCR)对端粒酶RNA近模板序列碱基A61A62/GG以及G63G64/AA进行定点突变,得到T1和T2两个突变的目的片段。将T1和T2两个目的片段分别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成pMD18-hTER重组质粒。两种连接产物分别转化E.coli DH5a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DNA后,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和酶切鉴定。酶切产物纯化后,将其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进行连接,再次转化E.coli DH5a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质粒,得到pcDNA-hTER片段,经酶切鉴定后,证实载体构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的过程中,同时构建一个未突变的端粒酶RNA基因与pcDNA3.1(-)连接而成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对照,以及pcDNA3.1(-)空载体作为阴性对照。将T1、T2、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四个重组质粒转染进HeLa细胞中,经G418筛选后,每种重组质粒均形成了单克隆。对单克隆进行扩大培养,提取其总RNA,逆转录酶PCR法(reverse transcriptase-PCIL,RT-PCR)检测到目的基因已整合到HeLa细胞基因组中,说明重组质粒在细胞中稳定表达。用MTT法对转染了不同重组质粒的HeLa细胞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T1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细胞的生长,而T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细胞的生长。分析产生该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T1突变体使端粒酶与端粒之间的结合变得更稳定,对端粒的合成起到促进作用,而T2突变体减弱了端粒酶与端粒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因此对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该论文采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法分别研究了所合成的四种Mannich碱缓蚀剂β-苯胺基苯丙酮(PAP)、β-对甲氧基苯胺基苯丙酮(p-OCH-PAP)、β-对甲基苯胺基苯丙酮(p-CH-PAP)
海洋芽孢杆菌B-9987对细菌性土传病害病原菌以及真菌性叶部病害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有望被创制成国内外第一个海洋微生物农药。由于急需大量发酵液制备足量样品进行剂型研究及田间药效试验,所以本文首先对B-9987原有发酵工艺进行中试放大,然后针对放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原有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工艺进行放大;此外,本文还对B-9987产新结构环脂肽抗菌物质BM-3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500L
该文概述了不锈钢孔蚀研究状况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不锈钢防蚀和表面处理的研究成果和结论.通过三氯化铁、氯化纳腐蚀实验和孔蚀特征电位的测试,得出了lCrl8Ni9Ti不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