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痰瘀相关学说与冠心病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yy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习古代文献关于“痰”、“瘀”的论述,系统整理总结“痰瘀相关”学说;运用“痰瘀相关”学说论治冠心病的机理及应用前景作初步探讨,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借鉴之目的。  方法:(1)运用文献检索学的方法详尽的收集相关资料,分成痰浊理论、瘀血理论、痰瘀相关理论三个体系,根据历史时期顺序对资料进行分类汇总;(2)阐述痰浊与瘀血在冠心病形成中的重要作用;(3)论述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的现代物质基础,包括生理病理、生化、细胞分子等多项实验参数改变;(4)结合导师多年的临证经验和临床案例,分析导师经验方安心颗粒的现代药理作用,以期探讨痰瘀相关学说的有效性及其推广应用的意义。  结果:(1)痰浊和瘀血是中医学中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痰是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津液不化而产生的病理产物,瘀是气血失调、血行涩滞,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产物。但痰瘀同源,均是津液之病变;(2)饮食失节、劳逸不当、内伤七情等均可致痰瘀内生,痰可致瘀、瘀可致痰、或痰瘀相搏结导致心脉阻滞,发为胸痹心痛;(3)邓铁涛教授提出“痰瘀相关”论,认为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导师方显明教授创新性的提出“脏气虚于内,痰瘀痹于中”的病机学说;(4)随着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研究不断发展,对痰瘀辨证的客观化研究亦不断深入,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与血液理化、分子生物学指标、代谢组学及其他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痰瘀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5)祛瘀化痰中药临床药理研究证实可从多方面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6)导师方显明教授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经验、医案及其他医家的治疗特色进一步体现出后世医家对痰瘀相关理论的继承和发扬。  结论:痰浊与瘀血,是中医病因学中两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它是体内脏气失调、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的病理产物,痰浊与瘀血互为因果,又可伤及脏气,形成冠心病脏虚与痰瘀互结的病理过程,贯穿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中医药学家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也发现,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正虚为本病的内在基础,痰瘀为本病的继发因素,标本兼顾、痰瘀同治之法治疗冠心病不失为一种治病求本的有效途径,值得广泛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联合熏香烟造模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给予小青龙虚化汤进行干预,检测干预后的大鼠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
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喜爱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呢?我认为要根据儿童年龄特征,紧扣他们喜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中,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一、借助活动开展,调动学习能
期刊
经过多年的初中思品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思品课中的减负包括减轻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两个方面。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来之于传统的、机械的、僵化的教学,过重的心理负担主要来之于过重的课业和成绩的压力。可见,减负的关键还在于改革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以下具体从教学的几个环节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备课要少备教材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第一环节,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传统的备课更多考虑的是所授课程的内容,
期刊
【摘要】主体性是素质的核心,主体性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应当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对主体性教育的关注既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导学生从自主学习,到主动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这是教学成败坏的关键。本文就政治课堂主体性教学谈谈自己的感悟、见解,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政治课堂主体性教学探究
初中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法律常识、社会发展常识、基本国情教学的一门社会学科。现版《思想品德》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它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初一的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使政治教学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期刊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
【摘要】传统的政治课、德育课,学生大多感到乏味,德育效果不显著。事实证明,将德育融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渗透德育  本人将结合教学实践,就德育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渗透,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电子技术知识中本身隐含着重要的德育内容,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德育品质等方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