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国家,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村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依然如此。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领导的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完善和我们当代的社会主义村民民主自治建设,显然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民主政治的观念随着西学传入了中国。受其影响,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政治形态开始发生变化。在农村基层,封建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政治秩序也开始有所变动。在制度层面,传统的里甲制逐渐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自治性质的乡村制和市村制;在统治力量上,随着官僚买办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锲入(这些新阶层的数量并不大),传统的乡村统治阶层开始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向。然而,直到抗战前夕,由于社会上层变革与基层变革的脱节,改革者与乡村民众的脱离,中国乡村政治秩序的变化相对于社会上层的激烈变动来说是十分缓慢的;而且,受整个社会性质的影响,抗战以前的中国农村依然处于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只不过封建主义的因素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要更大一些。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挺进到华北敌后。他们在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同时,又领导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开展了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这种民主政治建设以乡村民主政权的建设为中心,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各种乡村抗日民众团体,开展民主的普选运动,建设民主的乡村政权,广泛开展各类民主运动等四个方面。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考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有四个主要特点:第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开拓性的伟大尝试;第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进行民族解放战争的一种策略;第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第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是一种具有初步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民主政治建设。 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都是一种成功的历史实践,具有积极而又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这种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 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为中共坚持持久抗战提供了依托之所,为抗日战争和随后 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次,这种建设开始从根本上打破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 旧秩序,又逐渐营造了一个适应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秩序;再次,这种建设在实践中积累 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给我们当代的村民民主自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给我们提供的历史借鉴主要有:建设乡村民主政 治首先要解抉农民的经济问题;通过组织民众团体来培养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观念;要推动 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继续前进,就必须及时解决农村在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县级政权 的建设要适应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是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 加强党的建设是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