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发生了深刻的现代转型。这种现代转型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电影作为艺术,其本质内涵较80年代前有了质的区别。一方面摆脱了极“左”政治造成的异化,由“政治工具”回到了审美艺术,焕发出现代启蒙主义的色彩;另一方面,影戏本体的传统观念被建立在现代科学与理性分析基础上的影像本体论所取代。因而中国电影艺术由内到外都呈现出崭新的现代风貌。其二,中国电影在80年代,获得了完整意义上的本质确认,即电影既是艺术,又是文化和商品。这种“三位一体”的认识,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电影本质狭隘和片面的把握,而且为中国电影在80年代以后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围绕这一现代转型,论文从80年代中国电影思潮流变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电影艺术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具体特征及其多重动因。论文首先从纵横两个层面概括了80年代中国电影思潮流变的格局及轨迹,在分析各种思潮流变关系的过程中,揭示了8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现代追寻的历史走向。其次,论文从电影美学、电影创作和电影体制等不同角度,考察了80年代中国电影思潮流变中呈现出的种种现代特征。论文指出,就电影观念而言,实现了由“政治批判”到审美观照的转型;就电影美学而言,完成了“影戏论”到“影像论”的转变;就电影创作来说,呈现出“单一化”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从电影体制来看,达成了从“计划型”到“市场化”的飞跃。与此同时,论文还对潜藏在这些转型症候之间的历史性关联及其价值进行了必要的探讨。最后,论文立足80年代广阔的背景,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诸多因素入手,深入挖掘中国电影艺术现代转型的种种动因、根源,揭示出繁复多变的电影思潮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历史规律,并由此出发,对80年代中国电影的现代转型作出了恰如其分的历史评价。
总之,论文力图通过对大量历史现象的实证考察,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为80年代电影研究提供某种视野、方法的同时,给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富有理性色彩的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