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不仅是提供的学术教育的环境,同时也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许多重要的关系的形成与学习,往往出现在此阶段。根据Erikson(1968)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正处于青年晚期与成人前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亲密关系的发展,在亲密关系中,大学生可以获得归属感和爱的满足。亲密关系适应指亲密关系双方通过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与交流,一起互相激发,共同成长,最终发展出一段成熟的亲密但却相对独立,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的过程。在日常观察中,有些大学生恋人由于双方在性格上差异及特质,使得他们的关系不适应,同时异性的人格特质是人们择偶时看重的因素之一,也可能影响着亲密关系的适应。本研究在综述了以往研究,并且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亲密关系适应的理论假设,并且编制了大学生亲密关系适应的初测问卷,经过初测和统计分析,形成正式问卷。最后,使用自编的大学生亲密关系适应问卷和大五人格问卷对827名在校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结论:1.亲密关系适应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结构,由亲密满意、成长凝聚、自主独立、交流沟通、四个因素构成。2.《大学生亲密关系适应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良好,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亲密关系适应的有效工具。3.大学生亲密关系适应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年级、专业、恋爱时间、恋爱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异地恋上差异不显著。4.大学生神经质人格特质高于中等水平,宜人性人格特质低于中等水平,外向性、开放性、尽责性均处于中等范围之内。大学生在宜人性人格特质上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在神经质、宜人性、尽责性人格特质上具有年级差异;大学生在神经质、宜人性人格特质上具有专业差异。5.神经质人格特质与亲密关系适应及因素亲密满意、交流沟通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对其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外向性人格特质与亲密关系适应及各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对其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开放性人格特质与亲密关系适应及因素成长凝聚、自主独立、交流沟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对其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尽责性人格特质与亲密关系适应及各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对其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