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工资水平变动对劳动供给产生的影响基础上,考察最低工资制度带来的工资变动对各省市劳动供给的影响,同时还考察影响最低工资制度劳动供给效应的各种因素。最低工资制度,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劳动者产生了不同的工资变动影响,由此产生的劳动供给效应也不同;对相同工资水平的劳动者来说,相同的工资变动在不同的个体劳动供给曲线上产生不同的劳动供给效应。低收入劳动力市场中,劳动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增大,会增加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在原有劳动供给效应水平上增加劳动供给。在中、高收入劳动力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斜率增大能够减弱最低工资制度的劳动供给正效应,降低劳动供给的增加。利用效用函数的相关特性建模型推导出劳动者个体特征以何种程度和方式来影响劳动供给效应的大小和正负。随着风险规避系数的改变,不同劳动力市场劳动供给曲线的倾斜方向发生变化,最低工资的制定或提高会增加或减小劳动供给。劳动供给的替代弹性越大,会增强工资变动的劳动供给效应。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赡养系数的增大能够影响减小劳动的跨期替代弹性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实证了风险规避系数及其影响因素、替代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对劳动供给效应的影响。在不同个体特征结构水平下,最低工资水平与其他劳动特征因素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效应是不同的,存在多区制状态。人力资本水平、老年人抚养比系数为负,说明随着人力资本水平、老年人抚养比的提高,最低工资变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逐渐变小。最后在本文理论的基础上,从劳动供给效应影响因素角度分析了我国“民工荒”的部分原因及解决方法。提高低收入者实际收入水平或降低劳动者必需支出水平,能够促使劳动者不受最低必需支出的约束,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上方倾斜,最低工资的制定或提高能够产生的正的劳动供给效应。本文的理论能够对国内外最低工资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研究所得到的不同结论作出解释,也进一步证明了个体特征对最低工资制度劳动供给效应的影响确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