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黄土区退耕还林地和天然次生林的典型林分(沙棘、刺槐、油松、小叶杨、辽东栎、白桦、侧柏、草地、落叶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特征进行研究,比较9种典型林分及退耕草地“根际效应”及根际对养分的截留效应,评价根际效应对土壤特性产生不同改良效果,为黄土干旱区退耕地人工林科学选择造林树种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①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表现出显著差异,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明显的根际聚集现象。②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总体高于非根际,油松样地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沙棘样地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小叶杨样地中脲酶活性根际低于非根际。③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真菌和放线菌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脲酶活性与细菌和真菌数量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放线菌数量达到显著水平;有机质含量与真菌、放线菌数量和脲酶活性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与蔗糖酶活性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在非根际土壤中,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明显降低。④从土壤肥力综合水平看,根际土壤肥力水平综合得分总体上大于非根际土壤,典型林分土壤总体得分均高于裸地,其中根际土壤中沙棘>辽东栎>小叶杨>白桦>落叶松>油松>刺槐>侧柏。沙棘、辽东栎能大幅度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土壤改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