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块坳形成演化的构造地貌学解析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ingdao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沁水块坳是破坏后的华北克拉通中部保留下来最大的一个地质块体,对其新生代构造地貌学的解析,有助于寻找阻碍资源开采和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灾害地质现象的分布规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行为机制,有着较为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科学意义。  本研究选择沁水块坳核心部位的榆社盆地中的新构造与反映地貌面时间的特征地貌部位的岩溶陷落柱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及体,由体及演化研究思路,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调查、地质编录、采样测试、剖面编录等手段,从新构造的事件-时间序列与地貌面的时间-事件序列解析沁水块坳新生代构造地貌过程,获得了如下认识:  (1)解析了沁水块坳核心部位存在的大量新构造现象,结合地貌事件,构建出新生代以来沁水块坳构造地貌演化的事件-时间序列。  (2)发现平顺老马岭岩溶陷落柱,从构造地貌学角度解读出:42-25Ma间古辛安泉域岩溶水系统强烈发育,并形成大量的岩溶陷落柱;同时以特征地貌部位岩溶陷落柱柱体岩块最大塌落距反演古夷平面存在的高度。  (3)发现榆社群高庄组中的震积构造,解析出榆社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5-6级地震,并构建出表征其成因的“地震液化射流分异”模型,可作为相变剧烈小型沉积盆地地层对比的良好标示。  (4)太原东山大窑头岩溶陷落柱群是记录了古娘子关泉域在8Ma前解体的证据。  (5)构建了沁水块坳形成演化的概念模式。  本研究以野外获得的大量观测证据证实了沁水块坳新生代以来存在的构造-地貌事件,充实了沁水块坳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序列,寻找到特征地貌部位的岩溶陷落柱与新构造是构造地貌学研究的重要突破点,是记录着沁水块坳晚新生代破坏过程和华北岩溶水系统形成与解体的重要载体,是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表壳过程与深部过程的窗口。
其他文献
胶莱盆地位于胶东半岛,是一个经历了多阶段构造演化历史和改造作用的白垩纪断陷盆地,由不同性质的盆地原型叠加而成。胶莱盆地东北段主要包括三个次级构造单元:莱阳凹陷、大野
74岁女性患者,手足及口周部位皮肤变硬2个月余,伴乏力、酱油色尿1个月.血清肌酸激酶4242 U/L,肌红蛋白1124 ng/ml.诊断为重叠综合征并发横纹肌溶解症.经甲泼尼龙80 mg每日1次
大型旋转机械故障趋势预测中,传统的AR预测模型是基于单源信息的,事实上,由于转子的涡动特性,同一截面不同方向振动信号的频谱结构是有差异性的。因此,针对单源信息进行故障趋势预测,其结果具有差异性。为保证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唯一性,本文将全矢谱技术引入到AR预测模型中,构建全矢AR预测模型。由于AR模型和全矢AR模型具有短期预测精度高,中长期预测精度低的特点,将卡尔曼滤波引入到AR模型和全矢AR模型中,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是将农林废弃物经粉碎后,利用机械加压的方法将其压缩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密度的固体成型燃料的一种生物质资源利用途径。此种利用方式不但大大提高了生物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