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调查组做全国性调查时发现,小学生最不喜欢的课居然是音乐、美术和劳动,初中生最不喜欢的课也是音乐,试想一个鲜有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缺乏实践精神的民族还谈什么精神文明建设呢?本论文试图从课时和教学质量研究出发寻找原因。课时是课程实施的基础,是教与学的基本要求,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关副课课时和教学质量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且研究者多为感受性的表述,缺乏实证和数据支持。本论文试图通过对上海市PT区初中副课课时执行与教学质量的调查,用事实揭示出当前初中副课教学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作为一名有十多年教龄的初中教师,笔者通过参与性观察和体验已经积累了大量教学案例,但为避免个人视野的局限性,使研究更具客观和普遍的意义,笔者编制了学生卷、教师卷两份问卷,抽取上海市PT区7所中学,对六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较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学生有效问卷717份,教师有效问卷70份。同时笔者还收集了这7所学校各年级实际课程表和上报教育局的课程表共56份,通过分析比对发现副课课时被挪占情况非常严重,在调研中一些学校领导担心实际课程表外泄,与上报课程表不符给学校声誉带来影响,多次关照笔者不能署校名。另外就一些关键问题笔者还对教育专家、学校领导、副课教师、主课教师、家长、学生共51人进行了访谈,整理形成17份访谈记录,并结合文献研究,以期材料、方法之间相互验证,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本研究发现,尽管上海市出台了不得挪占副课课时的地方政策,但91.8%的学生仍反映考试前存在主课占用副课课时的现象,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升学考试制度只是一个诱因,背后是教育政绩观、唯科学主义课程观影响下,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这些利益体现在升学、文凭、就业、薪酬、晋升、地位、声望和经费等方面。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笔者提出了儿点改进建议,包括重新思考副课教育的行政观,强化副课课时行政监管,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副课教学的价值等,希望这些研究能对初中副课课时保障及其质量的改进有些许贡献。